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有关建筑工程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有关建筑工程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摘要:基坑降水的目的是为基础工程施工提供地下工程作业条件及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本文对深基坑开挖施工中,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施工条件下的各类工程降水方法进行总结介绍,希望对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有所帮助。关键词:深基坑,基坑降水,降水方法,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前言现在深大基坑施工非常普遍,大多基坑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且大多要求干作业或控制地下水水头,这就涉及到地下水的控制问题,下面就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施工条件等对几种常用地下水控制方法进行简略介绍并着重对深井降水的设计、施工要求等进行探讨。1常用工程降水方法及适用范围工程降水设计采用的技术方法,可根据降水深度、含水层岩性和渗透性来确定,参见表1。1.1明排井降水适用条件不易产生流砂、流土、潜蚀、管涌、淘空、塌陷等现象的粘性土、砂土、碎石土的地层;基坑或涵洞地下水位超出基础底板不大于2m。布置原则在基坑周围或坑道边侧设置的明排井、排水管沟应与侧壁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免影响施工。施工要求排水管沟与明排井可随基坑的开挖水平同步进行;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按不同高程采取设置导水管、插铁板、砖砌沟或草袋墙等工程辅助措施;基坑侧壁渗水量大或不能分层明排时,可采用水平降水或其它技术方法。1.2点井降水适用条件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地层;基坑边坡不稳,易产生流土、流砂、管涌等现象;地下水位埋藏小于6m,宜用单级真空点井;大于6m时,场地条件允许宜采用多级点井,场地条件限制宜用其它技术方法。点井布置原则真空点井沿基坑周围布置成线状、封闭状;点井间距0.8~2.0m,距边坡线至少1.0m;采用水平点井时,点井布置在含水层中下部;采用倾斜点井时,点井应穿过目的含水层;采用多级点井时,点井的平台级差为4~5m。喷射点井间距1.5~3.0m。电渗点井管应布置在钢筋或管制成的电极棒外侧0.8~1.5m,露出地面0.2~0.3m。1.3引渗井降水适用条件当含水层的下层水位低于上层水位,上层的重力水可通过钻孔引导渗入到下部含水层,其混合水位能满足降水要求时,可采用引渗自降;通过井孔抽水,使上层含水层的水通过井孔引导渗入到下层含水层,使其水位能满足降水要求时,可采用引渗抽降;当采用引渗井降水时,应预防产生有害水质污染下部含水层。布置原则引渗井可在基坑内外布置,间距根据引渗试验确定,一般为2~10m;引渗井深度,宜揭穿被渗层,当厚度大时,钻进深度不宜小于3m。1.4大口径井降水适用条件第四系含水层,地下水补给丰富、渗透性强的砂土、碎石土;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在15m以内,且厚度大于3m的含水层。当施工条件允许时,地下水位深度可大于15m;布设管井受场地限制,机械化施工有困难。布置原则大口径井井周距基坑侧边应大于1m;可单独使用,也可同引渗井、管井、辐射井组合使用;特殊施工条件下,也可布置在基坑中心,采用潜埋井技术。井径一般为0.8~4.0m,特殊情况不受限制。1.5辐射井降水适用条件降水范围较大或地面施工困难;粘性土、砂土、砾砂地层;降水深度4~20m。布置原则应使辐射管最大限度地控制降水范围;当含水层较薄时,宜单层对应均匀设置辐射管,辐射管的根数,宜每层采用6~8根;含水层厚或多层时,宜设多层辐射管或倾斜辐射管;最下层辐射管距井底应大于1m;辐射管直径一般为5~15cm。1.6潜埋井降水适用条件基坑或涵洞底部含水层为粘性土、砂土或砾砂;因降水条件限制,基坑或涵洞底部残留水体宜小于2m。布置原则应布置在排降残存水影响最大的部位;应考虑基坑出土、排水、封底的方便。1.7管井降水1.7.1适用条件第四系含水层厚度大于5m;基岩裂隙和岩溶含水层,厚度可小于5m;含水层渗透系数K值宜大于1m/d。1.7.2布置原则降水管井应布置在基坑边线1m以外;根据抽水试验浸润曲线,当井间地下水分水岭的水位低于设计降深时,应反算井距和井数;基坑范围较大时,允许在基坑内临设降水管井和观测井,如图1。1.7.3施工要求根据地层条件可选用冲击钻、螺旋钻、回转钻或反循环钻进,特殊条件可人工成孔;钻孔施工宜比设计深度多钻0.3~0.5m,进行清孔后立即下井管,投入滤料不少于计算量的95%,滤料应填至含水层顶板以上3~5m,后采用粘土封孔;要及时洗井,不应搁置时间过长;完成冼井后,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做好钻探施工记录。1.7.4安装要求井管可选用钢管、PVC管、混凝土管或其它材料的管件;管井孔径一般为300~600mm,过滤器的管径一般为200~400mm。管井过滤器类型:根据不同含水层的性质,可分别选择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