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吊销与注销企业法人是我国现行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而公司法人又是运行主体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公司法人进入市场,须依法领取营业执照,退出市场则应办理相应的注销手续。因此,对于公司法人来说,企业终止,申请注销登记和由于违法而被登记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是企业退出市场的两种主要方式。但实践中,有一些公司法人法律观念淡薄,企业退出市场后,害怕清算资金没有保障,再加上注销程序复杂,所以有些公司法人不主动办理注销登记,而是通过不参加年检的方式来达到被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从而恶意逃避债务,致使清算注销程序达不到法定规范。之所以产生该种现象,主要原因是现行的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具体,缺乏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现就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的清算程序、法律责任以相应的法律后果进行探讨。一、“吊销未注销”的内涵和范畴“注销”是指企业法人因歇业、被撤销、宣告破产或因其它原因终止营业,而向登记主管机关办理消灭法人资质的一种行为。“吊销”是指企业法人因违法情节严重,拒不改正,而被登记机关予以吊销的一种行政处罚。吊销与注销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其法律后果均导致企业法人资格的消亡。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二者的行为主体不同。注销登记(以下简称注销)是企业的主动行为,而吊销营业执照(以下简称吊销)是登记机关也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依法行政行为;第二,二者的法律性质不同。注销是企业终止的一种正常法律行为,而吊销是企业因违法而导致的一种行政处罚;第三,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注销一般情况下对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无重大影响,而吊销会给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带来一定限制,甚至是严重的法律责任。例如,某企业因违规而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调到其他企业,适逢现企业正在进行改制,此法定代表人欲进入现企业董事会,却因在原企业因违法被吊销而负有个人责任,从而最终未能进入董事会。由此可见,吊销的法律后果是严重的,不但涉及到企业,还涉及到法定代表人及其他主要负责人的未来从业方面的限制。《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四项规定,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此条规定,就是对上述事例进行规范的法定依据。二、“吊销未注销”的清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十条、第四十七条规定:“法人终止,应当依法进行清算,停止清算范围外的活动。企业法人解散,应当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企业法人被撤销、被宣告破产的,应当由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组织有关机关和有关人员成立清算组织,进行清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登记机关应当收缴其公章,并将其注销登记情况告知其开户银行,其债权由主管部门或清算组织负责清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及其他规定,公司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属于法定解散范畴,首先应当予以解散,并在15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逾期不成立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泛指开办单位、股东、有关机关以及有关专业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其次,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45日内,向清算组申报,说明债权事项以及证明材料,由清算组进行登记;再次,清算组应当制定清算方案,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如发现企业法人资不抵债,应当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清算所得的公司所有财产用于对外承担民事责任;最后,清算组应当在清算结束后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并报送工商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公告公司终止。《企业破产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管理人应当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十日内,持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的裁定,向破产人的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以上是公司法人因被吊销后依法进行清算的法定程序。被依法吊销的企业,属于强制解散的范畴。进入解散程序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后,最终仍应报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至此,企业法人才算最终终止。因此,无论是企业依法终止,主动注销,还是企业由于违法而被吊销,其最后的法律后果都是必须办理注销登记。现行市场经济中,个别企业法制意识不强,企业经营不善时,不是依法定程序办理清算,申请注销,而是企图规避法律,自生自灭,最终导致或者坑害债权人,或者落得自己一身债务。这都是企业未能依法注销而产生的严重后果。三、“吊销未注销”的法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六十条:“清算组织是清算企业法人债权、债务为目的而依法成立的组织。它负责对终止的企业法人的财产进行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清偿。对于涉及终止的企业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