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课作业.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音乐鉴赏课作业.doc

音乐鉴赏课作业.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欧洲音乐巴洛克时期两位音乐家部分音乐的比较《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卡农和吉格》与《g弦上的咏叹调》之对比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巴洛克,是由于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术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此名词来标志,并无特殊的意义。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自法语,追本溯源是葡萄牙语,意谓形态不圆的珍珠。是巴洛克末期评论家们在评论此一时期的音乐时所首先使用的,而且一般含有贬意,指粗陋曲、奇异的、夸张的音乐。巴洛克之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趋于将音乐语言简化和规范化,在他们看来,巴洛克音乐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因此巴洛克一词被评论家用来指十七世纪及十八世纪前期的艺术及音乐作品。关节词:巴洛克卡农帕赫贝尔巴赫咏叹调先介绍一下第一位作者。1653年9月,在德国东南部的美丽小城——纽伦堡,诞生了一个名叫约翰•帕赫贝尔的可爱小男孩。尽管这个小男孩天资聪明,对音乐极富灵性,但谁也没想到他会对德国音乐乃至西方音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小帕赫贝尔先后师从于海因里希•施威默和克尔学习管风琴与作曲。23岁时出任埃森纳赫宫廷乐师,显示了非凡的才华。在埃森纳赫,他结识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父亲,并很快成为巴赫家族的亲密朋友。1695年,再次回到故乡纽伦堡,直至1706年逝世。帕赫贝尔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管风琴教学和创作上。他是西方管风琴中德学派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其众赞歌自成一体,对巴赫以及以后的音乐家影响深远;然而历史却和大家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这位多产作曲家可能也没有想到,在众多的作品中,流传至今并为世人奉为经典的却是他的悠然之笔——《D大调卡农》。这首卡农曲的全称是《D大调卡农与吉格》,作曲家还在乐谱的扉页注明“为三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或弦乐队而作”。事实上,这部作品是由卡农和吉格两支曲子而组成,最为著名和广为流传的还是卡农部分。即虽然该作曲家可能曾写过不少音乐,但是只有这首《D大调卡农》流传下来,所以我这里也只介绍《D大调卡农》以代表他。这首音乐目前通称为《卡农》。如果你到互联网上搜索,打上“卡农”这个关键词,就能搜到这首歌。实际上卡农并非曲名,而是一种曲式,字面上意思是“轮唱”,原意为“规律”。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交叉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逐和缠绕,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做“卡农曲”。卡农Ca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有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我这里介绍的“卡农”是约翰·帕赫贝尔的全名是《CanonandGigueinDmajorfor3violinsandBassoContinuo》(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创作的卡农和吉格)卡农。提起“帕赫贝尔”,对于许多人来说,的确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对于熟悉西方古典音乐的朋友们来说,这又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不仅仅因为这位巴洛克时期的著名德国作曲家曾是“近代音乐之父”巴赫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他为后人留下了一首不朽经典的旋律,这便是著名的《D大调卡农》。这首乐曲,穿越了三百多年的时空,至今仍然回荡在人们心中,不管是在音乐厅,还是在光影之间,甚至在人们的手机铃声里,都能听到至纯至美的《卡农》旋律。《卡农》真可谓是流传最广、传世最长的西方经典名曲之一了。帕赫贝尔的这首约创作于1680年的卡农曲是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它都是典范之作。作曲家通过数学公式般的严谨对位,把各个声部的旋律编织得浑然一体,让人们在音响的世界中找到平和、宁静的支点,鼓舞人们继续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所以《卡农》也常被称作是“人类理性在艺术上的音乐名作”。它的自然、纯净、至美、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都足以让任何一位对音乐没有过多亲密接触的人爱上它。乐曲开始是两小节的低音主题,这个经典的主题不断地反复,自始至终,经过28次的呈示,才圆满结束,仿佛以西方的理性角度透视出这样一种自然的宇宙法则,那就是“轮回”。在这样一个深沉而内敛的主题背景的上方,却是三把小提琴悠然的歌唱,你一问,我一答,仿佛将听者带进了美轮美奂的画廊,卡农就是这样,它能给予我们太多的联想以及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因为《卡农》的经典品性,才给了艺术家不断演绎它的理由。似乎越是经典的作品,越会以各种形式被改编,被演绎,以此更证明自己的经典性。1966年,在维也纳音乐节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