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汇总.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44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0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汇总.doc

2010导游资格考试—宗教知识汇总.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011、佛教:公元前6世纪发源于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悉达多.乔答摩)。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放弃斗争。每个人靠自己修行得道求来世灵魂进入“极乐世界”。2、基督教:公元1世纪发源于罗马帝国统治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子稣(宗教传说中的人物)。宣扬耶稣是上帝的使者,是基督,即“救世主”,是为拯救贫苦人民而降生的。宣传世人应忍受苦难,寄希望于来世,即忍受苦难的人死后都会升入天堂。3、伊斯兰教:公元622年发源于阿拉伯(麦加城),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宣扬“真主”安拉为唯一的神,绝对顺从“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主张伊斯兰教徒,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2当前中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合称中国四大宗教。3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我们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它。宗教信仰自由,受宪法保护,无神论者与宗教信仰者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4汉族宗教信仰有以下两方面特点: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接受不同的宗教。2、外来宗教必须在中国地方化,民族化后,方能被汉族所接纳,并在汉族地区扎根,发展。5中国西北地区的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西藏、青海、内蒙古、四川、甘肃等地的藏、蒙古、裕固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白、壮、布依、侗、纳西、满、朝鲜等10个民族信仰大乘佛教。俄罗斯、鄂温克族信仰东正教。另有部分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6佛教寺院有:北京法院寺,洛阳白马寺,上海龙华古寺,立佛禅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陕西西安大慈恩寺,嵩山少林寺,成才文殊院,西藏布达拉宫等。基督教堂有:北京南堂,北京北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国际礼拜堂,天津老西开教堂等。伊斯兰清真寺有:广州怀圣寺,浙江凤凰寺,泉州清静寺,北京牛街礼拜寺,东四清真寺,上海松江清真寺,西安化觉寺,西宁东关清真寺等。道教道观有:陕西楼观台,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成都青羊宫,福建莆田妈祖庙,苏州玄妙观,山西黄城永乐宫,河南登封中岳庙等。7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1世纪东汉年间传入中国,汉明帝刘庄在国都洛阳建起了精舍寺院白马寺,安置天竺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开始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所以洛阳的白马寺便被称为中国佛教的“释源”和“祖庭”。8佛教是以信仰为中心的宗教,它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太子悉达多.知答摩所创立。他宣扬苦、无常、无我、缘起,解脱等教法,并强调无论任何阶级均可信奉其教说,都可以成佛,后世佛教徒尊称为“释迦牟尼”,即释迦家族的圣人。佛教曾经长期广泛流传于南亚,东南亚及东亚等众多国家,近代以来,也流传到欧美等地。9俗称佛教徒为“和尚”,此名何来,这要从佛教教义讲起。佛教认为,生老病死皆为苦难,苦的根源在于欲望,所以必须灭去一切欲望,潜心修行,与世无争,忍受人间一切痛苦。佛教的处世哲学是“调和”,“和”,即忍耐与顺从,是佛教徒所崇尚并遵守的修行的根本方法。例如《西游记》第八十三回所说,“如来以和为尚”,也就是说,佛所崇尚的是“和”,这就回答了佛教徒为何会称为“和尚”的问题。10印度佛教发展的三部曲是:1、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中叶,为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教时期,称为原始佛教阶段。2、是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至公元1世纪,佛教内部分裂为上座和大众两部,并从中演化出许多教团,称为部派佛教阶段。3、公元1世纪左右兴起的大乘佛教阶段。乘即教义。大乘佛教宣扬普度众生到彼岸世界,将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低为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发展到13世纪初,受外来伊斯兰教大规模传播的影响,才在印度衰落。11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指释迦牟尼的根本教法。它主要包括“四圣谛”、“十二因缘”和“八正道”、“三法印”以及它的“无我观”、“种姓平等观”和僧伽制度。这些也是释迦牟尼初转法轮(首次传法)的内容。12“”“四圣谛”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基本教法之一。谛是谛理即真理的意思。它的核心是讲世间,人生都充满苦难。“四圣谛”(又称“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讲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现象;集谛,讲造成痛苦的原因和根据;灭谛,讲佛教可以帮助人们灭断苦之根源,而达到理想的无苦境界(即涅磐)道谛,讲断灭痛苦的具体八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