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落花生教学设计落花生教学设计合集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落花生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认识“茅”,会写“亩”、“尝”等7个生字;会用“居然”造句。2、学习课文,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课文主要抓住什么内容展开叙述。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4、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5、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教学重点: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作及其所喻的道理。2、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花生生长示意图;石榴、苹果图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简介作者。1、师板书课题“落花生”。“落花生”是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文章,学习第四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师:“落花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生介绍后,师出示花生开花结果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花生是一年一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花受粉后垂落到地上才生出花生,所以也叫“落花生”。3、师: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什么口味的?(让生畅谈。)4、师:文中的作者许地山,(同学们通过资料袋了解作者。)作者也喜欢吃花生,而且在他母亲的带领下在自家的空地上种花生。嘿!居然收获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地聚在一起过收获节。同学们愿不愿意和作者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呢?(生答)。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落花生。二、自主学习1、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盖的亭子。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榨油: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居然:表示出示意料;竟然。三、探究训练1、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生答师做相应的板书)(全文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顺序写。)2、再默读课文,用“//”标出各内容的起止部分。再说说其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到最会),写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的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4、小组讨论后汇报,在4个方面的内容上,“种、收、尝”写得很简略,而“议花生”写得具体。因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放在“议”上,想从“议花生”中引出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尝”写得很简略。5、师小节:全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四、拓展训练(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1、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五、品读课文,研析重点。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师过渡:(是啊,一次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2、读一读3—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再次分角色朗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师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3、默读父亲的话(小黑板出示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1)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2)挂苹果、石榴示意图,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师相机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矮矮地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挖起来才知道可贵一见就生爱慕之心(3)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4)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4、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