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油田合水区块丛式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西峰油田合水区块丛式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doc

西峰油田合水区块丛式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西峰油田合水区块丛式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西峰油田合水区块丛式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摘要:西峰油田合水区块丛式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是经过定向公司所在长庆油田合水隆起区块同一平台内施工完成3口井,而总结研究出的一套较成功的丛式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该技术包括丛式井防碰技术,合理应用“四合一”钻具技术,根据地层规律合理调整轨迹技术、提高造斜点优化剖面设计技术等。按照“一趟钻”思路,现场技术人员通过控制小井斜施工、优化剖面设计、合理利用地层条件优选钻具组合等方法,克服了螺杆和PDC钻头的使用寿命短、井眼控制段长、中靶半径小、深井段轨迹调整困难等问题。关键词:合水区块丛式井四合一钻具组合剖面优化设计西峰油田合水区块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的伊陕斜坡,主力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层埋深1900-2000m[1],该区块以丛式井为主要开发井型,每平台3-5口井。在该区域丛式井钻探过程中,地层间岩性差别较大,同样的钻具组合,在各地层中造斜率也相差很大,如何在这样的地层条件下,选择合适的钻具组合,以及选择合适的井眼轨迹设计,是钻探过程中面临的棘手问题。在实际钻探过程中,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丛式井井眼控制技术,包括:丛式井防碰技术、合理应用“四合一”钻具技术、根据地层规律合理调整轨迹技术、提高造斜点优化剖面设计技术等。一、丛式井防碰技术丛式井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防碰措施。为了避免井眼相碰,采取分段式井眼防碰方案:直井段防斜打直和造斜段防碰绕障碍。1.直井段井身轨迹控制技术丛式井施工中,如果直井段发生井斜,不仅会造成普通定向井中所产生的危害,还会造成丛式井中两口定向井直井段井眼相碰的严重事故。因此,在施工中做好直井段防斜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实际操作中,采用合理的防斜钻具组合和钻井参数保证直井段的防斜打直[2]。在同一平台每口井的直井段都采用同样的钻具组合和钻井参数,即使有井斜的产生,几口井也是保持向同一方向飘移,以此来避免各井的相碰问题。2.造斜段防碰绕障碍技术丛式井施工中,提高造斜点后大部分井是在斜井段防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防碰图观察各井的趋势走向,严格执行防碰制度,口井眼间距不得少于5m,若相碰趋势强烈必要时要提前绕障。“四合一”钻具组合将井斜绕到3°以内复合钻进一般不会出现井斜超标的现象,因此绕障碍的时候要注意保证工程质量,确保井下安全。“四合一”钻具设计“四合一”钻具组合是把PDC钻头、单弯螺杆、短钻铤和稳定器四种工具合并在一起的一种钻具结构“四合一”钻具的使用要点为:领会剖面设计,下入稳斜钻具;提高造斜点,控制最大井斜;上部及时微调,强化携砂能力。“四合一”钻具在小井斜条件下具有很好的轨迹稳定性,这是其优势;另外,“四合一”钻具在大井斜条件下很难滑动调整,这是其劣势。因此,剖面优化的主导思想就是要发挥“四合一”钻具在小井斜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调性兼顾的特性,扬长避短,尽可能控制最大井斜,提高施工效率。PDC钻头在下部地层滑动效率极低,因此要树立整口井的剖面控制思想,利用地层规律少滑动多复合,更不能过分依赖下部大幅调整来实现中靶要求。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要注重摸索不同地层、不同井斜条件下的增降斜规律,掌握了规律以后,在后期井的作业中就可以做到精细化预算,使预算轨迹和实钻轨迹更加吻合,这样就真正的发挥了PDC钻头复合钻进的快速优势。二、根据地层规律合理调整轨迹技术在实际施工中,充分利用地层规律完成施工。在二开前根据地层规律和井段长度以及位移,选择合适的短钻铤长度和稳定器外径,充分发挥“四合一”钻具组合的优势,减小螺杆和钻头的磨损,制定相应的轨迹控制思路,现场施工时重点控制在洛河底部、直罗、延安下部,进入延长组前调整井斜,预算降斜率控制在0-3°/100m,方位对准靶心状态,杜绝在延长组进行轨迹调整施工,最终以多复合钻进少定向钻进的方式达到一趟钻完钻的目的。1.位移在200m以下的井,设计最大井斜在10度以内。现场施工要求环河华池完成定向,初始井斜控制在8°左右。洛河复合增斜钻进,根据实际情况进入洛河前50m完成微调,井斜在8-12°超前2°左右,在安定、直罗、延安、延长地层利用地层规律复合钻进实现降斜控制完钻。2.位移在200-500m之间的井,设计最大井斜12-18°以内,要求环河华池完成定向,初始井斜控制在8-12°,洛河复合增斜钻进出洛河前50m完成微调,井斜控制在18-22°超前5度左右,在安定利用降斜直罗稳斜微增,进入延安延长组后利用地层规律复合降斜完钻。如庄41-10和41-11,位移均在300多m,设计最大井斜为13°,实际最大井斜均在16°左右,超前设计3-4°,后期利用四合一降斜特性复合钻进至靶点。3.位移超过500m的井,如庄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