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心得(新版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心得(新版多篇).docx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心得(新版多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心得(新版多篇)前言: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心得(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心得篇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协会主席朱有勇获得了“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既是云南人民的骄傲,更是农业农村人的骄傲。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不断学习先进、宣传先进,日前,州农业农村局召开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专题会议,大家统一观看了中宣部组织制作的《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先进典型专题片。局党组成员、机关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学习会。“三农”干部最不能忘记就是投身“三农”事业的初心,要让农民增产增收、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从事“三农”事业就是与农民打成一片的,坚持朴实为民的精神,让农民感受知识的力量;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检查、自我剖析的要求,会议强调对照朱有勇这个“三农”事业的先进,深刻反思查找我们党员干部在吃苦耐劳、务实担当、深入钻研的精神上与先进典型存在差距。会议号召全体党员向朱有勇院士学习,模范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争做“三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不断攻坚克难,把个人理想、追求与“三农”事业紧密连在一起,为全州乡村振兴的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心得篇二12月30日,“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朱有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在报告会上,朱有勇真诚剖析讲述自己的初心,他深情扶贫路上的见证者、参与者、受惠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朱有勇院士科技报国、勇于探索,心系人民、造福群众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一个个触动心灵的故事、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令现场观众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朱有勇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刘鹤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工作。朱有勇院士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长期扎根云南省澜沧县扶贫一线,将科研成果积极应用于扶贫事业,走出了一条科技扶贫、产业脱贫的新路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时代楷模朱有勇事迹学习心得篇三2019年12月30日9时30分,“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开讲。为了和当地群众交流,朱有勇从头学习拉祜话;为了给乡亲们示范,他挽起裤脚,直接跪在了田地里;为了让老乡们学到种植技术,他先后收了1500多个农民学生……宣讲中,“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用科学技术改变深度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先进事迹一一展现在听众面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有勇: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初心我叫朱有勇,是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农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的号召,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知道,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更属于成百上千在脱贫攻坚默默拼搏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作为一个农民院士,为农民做点事,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初心。我出生在云南省一个边远的小乡村,曾经在个旧市卡房公社狗街大队当知青,知青生活很艰苦,但却给我留下了一辈子的精神财富。当时的农业生产很落后,农民的生活很苦,农民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地干活,还是不够吃、不够穿。我经常想,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庄稼长得更好一些,收成更多一些,农民的日子就会更好一些,这是我最初的理想,也是我几十年来,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不断创新农业科学技术的动力所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响应党的号召,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这是我的使命。1981年,就在大学毕业前,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38年来,始终不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的农业科技事业努力拼搏。2015年,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澜沧县。这一年,我刚好60岁。不是没想过颐养天年,但作为一名党员,党有号召我们就必须有行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我义不容辞。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我的本分。当我来到澜沧,看到澜沧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农业生产落后,农民收入很少,日子过得很苦,这让我感到了深深的内疚。在很长时间里,我们过多关注文章发表和各种奖项的得失,淡忘了山里的土地和农民,淡忘了我们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我们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专家,用我们的科研成果改变落后的生产技术,让山里的民族兄弟和全国人民一起富裕起来,这是我们应尽的本分。驻村扶贫这些年来,我深切地体会到,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要比写在纸上艰难得多,但是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