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木瓜》同学们这些名句出自于哪里吗?(学生回答)《诗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经·国风》中的《邶风·静女》。二、介绍《诗经》老师提问:那么,同学们了解那些关于《诗经》的情况呢?1.首先,学生自主归纳《诗经》的有关知识2.教师补充并总结《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没有明确的作者;《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则指人的文学修养。它是两个词,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风是指《诗经》的《国风》,骚是指屈原的《离骚》。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浪漫主义的《离骚》交相辉映,并称“风骚”。(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艺术手法为赋、比、兴(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即直接铺陈叙述。(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诗经》中最重要的诗歌体式:四言诗,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三、诵读《静女》,掌握字音字义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诗的节奏和语调,用笔画出停顿的节点。正音。3.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的内容4.老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然后翻译课文。5.爱而不见:通“薆ài”隐藏。见,出现7.娈:(luÁn)年轻美丽。9.彤管:至今说法不一,一说红色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为茅草的嫩芽,一说是乐器。10.说怿:说,通“悦”。怿,喜爱14.洵:实在,诚然。16.有炜:wěi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17.匪:通“非”。不,不是。18.女:通“汝”,指“荑”。指出通假字:“爱”通“薆”:隐藏“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的“匪”通“非”:不是“见”通“现”:出现“归”通“馈”:馈赠分组讨论,了解诗意:1.老师提出一下问题,学生自主讨论并回答(1)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分为几层?(2)从朗读中你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2.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1)《静女》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诗歌,写的是主人公喜爱一位温柔娴静又美丽无比的女子。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心上人的倩影。等待中的他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弄着姑娘送给他的彤管,还有一束荑草,它们在主人公的心里都格外得美丽,表现了男子热烈而纯朴的恋情。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给我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2)这首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现男子纯真、热烈的爱情。诗人通过喜爱情人的赠物之美,来体现情人的美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这种写法很新颖。第二.诗歌采用重章叠唱,用带有情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五、分析人物,总结内容:1.提问: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2.《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即“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其次,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