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一、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指14世纪末至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探究:阅读教材思考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宗教神学时间中世纪圣母子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亦是基督教路德宗(又称信义宗,LutheranChurch)的创立人。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非教皇”。他是第一位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人。加上活版印刷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将《圣经》平民化和普及化。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宗教改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1、宗教改革的背景:第27条有人说当钱币一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时,灵魂就超脱炼狱飞入天堂,这是宣传者的捏造。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1)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2)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3)在政治、经济上加强了君主制度,促进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4)促进了西欧各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小结:比较这两次运动的异同。1.(2007上海历史)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A.马丁·路德B.克伦威尔C.亨利八世D.加尔文2.(2007山东)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3、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在意大利出现B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天主教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意大利有杰出的文化遗产4、对人文主义思潮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是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B是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发展C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D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5.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A.宣扬神学权威,维护教会地位B.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精神D.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6.人们将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为“人曲”,是因为两部书都A.用文学打动了人心B.描写了现实生活C.批判宗教信仰D.歌颂人性7.“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人文主义B.启蒙思想C.禁欲主义D.蒙昧主义8、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A、肯定人的价值及创造性的思想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C、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D、追求幸福生活的思想9、《十日谈》的一则故事:一个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奉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头看地面,不要看他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说明的是()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10、16世纪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宗教内部派别斗争B、世俗封建主同教会之间的争权夺利C、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D、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斗争11.下列有关宗教改革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摧毁了西欧封建势力②有力地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③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促进了西欧民族文化的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再见沐浴人文主义的光辉但丁与《神曲》《神曲》中的插图——但丁在地狱中“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是有史以来最多才多艺的天才之一,他是位画家,建筑师,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科学家。其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现藏于巴黎的卢浮宫,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神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使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这种臻于完美的生动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