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pdf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座号得分人.5月1日8.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A.气流下沉造成高中地理必修水量(mm)8.气流对流上升造成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9.此系统易造成: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呈10—11题。10.图中P、K处分别是:A.冷锋、冷锋B.暖锋、暖锋C.暖锋、冷锋D.冷锋、暖锋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B.乙地背斜成C.丙地向斜成谷D.丙、丁之间有断层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A.甲高中地理必修1其B.乙C.丙D.丁右上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5题。15.丙处有一大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ABC右图为我国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变化情况,读后回答16〜17题。16.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现在:A.5月B.6月C.10月D.12月17.该水库最可能位于:A.黄河流域B.塔里木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18.该区域常见的地貌景观是: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9〜20题。19.、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20.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一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rI印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J」1Jr21.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15)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沉积岩B.②是岩浆岩C.③是变质岩D.④是岩浆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图A-06图A-0722.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B.沙丘C.冲积扇D.沙丘23.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沉积24.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A.风力B.冰川C.读右图回答18〜19题。25.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26.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回的是:A.庐山B.喜马拉雅山C.华山D.泰山27.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28.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海陆分布C.人类活动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