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新思维.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新思维.docx

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新思维.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11页第PAGE\*MERGEFORMAT1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1页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新思维编者:郑卫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和“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技术标准战略是我国为应对入世挑战所实施的“人才、专利、标准”三大战略之一。国家科技部在“十五”科技专项计划中列入了“重要技术标准专项”。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矫云起指出:“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和“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是“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重大专项中的重中之重的课题。两项课题自2002年9月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在国家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积极支持下,目前课题研究已取得重大成果,并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作为具体组织两项课题研究的负责人,郑卫华专为本刊撰文,深刻阐述了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新思维的主要内容、基本战略和实施策略,以及国际标准化形势,剖析了我国目前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立意深远,高屋建瓴,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建议一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郑卫华谈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新思维认识和反思我国标准化的现状、国际标准化形势,充分理解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新思维为便于认识和理解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新思维,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和反思一下我国标准化的现状,分析一下这一新思维形成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国际背景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在这一背景下,标准发展呈现了三大趋势:1、标准范围不断拓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标准的外延一直处在不断扩展的状态。从有形商品到服务贸易,从技术规范到社会责任(包括环境标准和劳工标准等)都被纳入标准范畴,作为规范国际秩序的依据和准则。2、标准成为企业竞争的制高点。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微观主体,同时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主体。近年来,跨国公司利用全球经营优势、技术先发优势,纷纷加强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并采取标准等形式谋求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大型跨国公司对标准的关注,已远远大于对产品的关注。因为今天的每一项国际标准都包含了众多的技术专利,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只要一项国际标准中包含某一国家或某一公司的专利,该国或该公司就可以共享标准技术成果,因此有“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之说。3、标准成为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形式。当前,发达国家掌握着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标准总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凭借着这些技术标准,其产品可以长驱直入发展中国家,同时,发达国家又可以用这些技术标准保护本国的利益,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阻挡于国门之外。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受贸易技术壁垒限制的案例,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5倍。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就如同一座不设防的城市,根本没有技术壁垒可言。当前,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争夺、控制国际标准的铜墙铁壁,而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一致的新时代的国际标准竞争意识,也没有建立起应对新时代国际标准竞争的体系和运行机制,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产业安全等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种严重性会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加入WTO以后,我国出口产品受阻的事件不断增多,而国外产品畅通无阻地进入我国市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根据HYPERLINK"http://business.sohu.com/7/0404/03/column219720399.shtml"商务部最新调查显示,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和我国标准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正在成为影响我国更多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遭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损失约17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出口额的5.2%。上述各个数字分别比2000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60亿美元及0.7个百分点。有近90%食品土畜产品出口企业受限,损失约90亿美元;轻工、机电类产品较加入世贸组织前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损失分别约40亿和20亿美元。受打击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欧盟、美国、日本的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95%。其中,欧盟为41%;日本和美国分别占30%和24%。他们实施技术壁垒的主要方式是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技术法规变化。国外技术壁垒操作复杂、隐蔽性强、扩散效益大、影响面广,已经成为长期制约我国出口发展的最大障碍,使得我国相当数量的传统优势产品甚至退出国外市场。据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