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仿真模拟卷历史卷.pdf
上传人:金启****富来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仿真模拟卷历史卷.pdf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仿真模拟卷历史卷.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仿真模拟卷人文与社会基础(历史部分)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史学家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下图)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右图中这一机构后称A.兵部B.军机处C.内阁D.枢密院2.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B.极端贫困C.自给自足D.精耕细作3.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A.北方民歌B.骚体C.宋词D.明清小说4.《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是哪一对矛盾斗争的结果?A.奴隶反对奴隶主B.平民反对贵族C.农民反对地主D.贵族反对君主5.《十日谈》、《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伟大作品的产生,主要说明了A.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B.欧洲世俗社会的生活状况C.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活动D.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繁荣6.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技术特征是A.水力和风力的普及使用B.蒸汽机的广泛应用C.电力的广泛应用D.电报、电话的发明7.下图所示美国权力结构充分体现了(),A.专制集权B.三权分立,分权制衡C.轮番而治D.君主立宪8.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正如牛顿因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那样,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统治19世纪的科学。”该引文中的科学家可能是A.马克思B.达尔文C.爱因斯坦D.爱迪生9.下图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B.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C.中国近代化步履艰难D.旧民主主义革命悲歌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面对内忧外患,掀起了洋务运动。他们打出的旗号①自强②科学③民主④求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1.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时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今日”是指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12.列宁著名的演说《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该演说发表的背景是A.布尔什维克党已经放弃了和平夺权的幻想B.罗曼诺夫王朝即将被推翻C.俄国与同盟国签署和约退出战争D.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13.1922年,苏联农民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在不少的余粮可供自由支配。据此判断当时苏联实施A.战时共产主义敢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14.它是当前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有“经济联合国”之称。它的诞生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该组织是A.关贸总协定B.亚太经合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15.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派代表《第二十二条军规》,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对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一个名叫皮亚诺扎岛上的美国空军部队,内幕生活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非理性、无秩序、梦魇式的荒诞世界。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A.《日出•印象》B.《毕加索自画像》C.《卢昂大教堂》D.《干草堆》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摘自陈独秀《警告青年》(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