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国际关系之中日关系中日经贸关系在近几年来本逐渐趋于缓和友好佳境,然而双边政治关系却一步步的滑向冷淡的深渊,同时不断恶化的中日政治关系开始对两国的经济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难以为继。我们都知道中日关系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国人一直对日本愤愤不平,似乎已成定性的局面。在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当然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都以自身经济发展为目的),中日两国是公认的重要合作伙伴。关于贸易方面,日本已经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融合各自的贸易手段,使两个国家的经济不断的加强,因此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但是两国的经济合作并未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依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关系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可想而知,中日之间的政治历史关系无法就此改善。最近的钓鱼岛事件使两国的关系再次陷入僵化,矛盾不断地被激化。总体看来,未来的中日关系将出现如下趋势和特点:第一,政治僵局难以化解。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社会出现了右倾化倾向。这种右倾化不管在老一代还是新一代政治家中均有所存在。但年轻的一代右倾化与传统的右倾化有差别,过去的右倾化主要表现在崇拜天皇的国粹主义,而现在右倾化更加强调自己主张和目的,其代表性观点是日本要成为一个普通的国家。要成为普通国家就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就要修改宪法。这种理念要求日本对外政策的独立性和强硬性。90年代以来,日本努力争当政治大国,认为东京审判的结果有损于日本“政治大国”的形象,开始变本加厉地攻击东京审判,使否定东京审判的思潮充斥到了政治、思想、学术、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目前在日本国内,对于否定历史、美化战争的言行尚有一定社会基础。这势必影响日本的政治走向和领导人的历史观。第二,经济关系稳中有升。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尽管中国对日经济依赖有所减弱,但日本仍将是中国的主要经贸伙伴之一,而日本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将继续加深。这将制约中日之间的“政治冷”对“经济热”的负面影响,双方经济关系仍将向前发展。首先,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是日本经济恢复增长的重要外部力量。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所以在2003年中期止跌回升,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外部原因就是对华出口大幅度增长,即日本称之为中国“特需”的强劲拉动。其次,中国仍将是日本外移战略的重要场所。将生产据点转向海外是“广场协议”以后日本实行的旨在促进其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这一战略不仅为本国经济恢复活力提供了外部支持,也为日本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空间。再次,对日本来说,中日贸易具有转嫁日美贸易摩擦的独特作用。在中日贸易中,日本对中国出口主要为生产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而中国对日的出口主要是制成品。这种组装加工型贸易结构不仅有利于日本发挥产业结构的高端优势,更有利于缓解日本对外经贸摩擦。第三,地区合作分歧尚存。随着东亚地区国家经济的不断崛起和东亚区域内贸易依存度的不断上升,日本开始意识到东亚经济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深知与东亚国家的经济依存关系对日本自身发展极端重要。第四,能源合作前景广阔。中日两国近年来在能源领域的竞争比较激烈,但两国在这一领域存在着许多互补性,存在着加强合作的必要和可能。其一,中日两国东海大陆架争端的实质是领土争端,目前表现突出的是对海洋资源尤其是能源的争端。两国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议可能长期存在下去。但搁置争议、共同合作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东海能源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是两国的明智选择。其二,日本是节能技术强国,中国对此需求强烈。从石油、天然气能源不可再生的特性,发展节能技术、开发替代能源均是中日两国共同面对的紧迫课题。两国在石油、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节能等领域存在合作空间。其三,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其煤炭进口约占世界煤炭贸易量的1/4,中国是产煤大国,也是日本最重要的煤炭供应国之一。其四,天然气、核能等是最重要的“替代能源”。日本核电设备制造技术也堪称世界一流。中国已有的核电站中就引进了日本的设备和技术。今后中日在核电开发、核电安全、核燃料处理等方面有着更大的合作空间。在当今世界石油市场油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日在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节能等领域开展合作是两国战略利益之所在,也将逐渐成为两国之共识,前景是广阔的。总体看来,和睦相处,互利合作,永不再战,不仅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东亚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根本需要。为实现两国的根本利益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中日双方都应珍惜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努力确保其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