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各个时期的路线中共各个时期的路线.ppt
上传人:永香****能手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各个时期的路线中共各个时期的路线.ppt

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各个时期的路线中共各个时期的路线.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共各个时期的路线【知识目标】1、土地革命路线2、全面抗战路线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4、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5、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路线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土地革命路线:2、原因与依据:二、洛川会议:确立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洛川会议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它是在抗日战争刚刚爆发,中国历史处于转折关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战争的正确纲领和方针政策,从而为全国人民及时地指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明确方向。★两条抗战路线的比较: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②国际上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但二战后各国急需恢复元气,发展经济,短期内难以爆发大战。中国必须争取有利时机,加快工业化建设,增加综合国力。③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历史的必然。(2)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条件:④已经积累了土改完成后的农村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许多经验,这实际上也成为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也为个体手工业的改造提供了借鉴。⑤从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只有苏联援助中国。苏联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我国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实质及成因:成因:(4)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四、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第二,基本内容及评价:从主观上讲,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人民的普遍的良好的愿望。从客观上讲,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第三,影响:总路线的颁布,使“左”倾指导思想更加膨胀,随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五、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比较②1958年总路线的条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我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结合本国建设实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经济建设的“左”倾思想滋长,忽视了客观规律,背离了党的八大的正确方针。侧重点不同:影响: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同时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也遗留下一些问题。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工业以钢为纲,农业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面临建国后最严重的困难。六、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政治路线: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2、形成原因:6.(05广东历史)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1957年和1987年分别制定了基本路线(或者总路线),请分别说出其主要内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主要作用(或者影响)?(12分)参考答案:①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引导全国人民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指明了方向。②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③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促进改革开放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