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一种推动叫沉默2013-06-0311:16:00浏览数(268)评论数(3)晚上散步时,看到了报栏里的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题目叫作《考前,最好的做法是什么都不做》,刚上网搜索了一下,网上可以搜到,我就不转载了。由于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我们本地人,所以这个问题看来有普遍性意义。而且,根据我的一些体验,在工作中也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想把个人经历以及总结列出来,供大家参考。上初中时,我的学业成绩很差,所有的课程都很差。最好的是语文,能考及格。最差的是英语,只能考十几分。不是我不想考好,但我是那种一拿到课本就犯困,哪怕是刚刚起床,也能够马上睡着的人。后来,复读了一年,有机会上了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但是是那种没有正式通过分数线,以低15分的成绩,缴费进入的。高一下半学期期末考试,我就拿到了一个让我自己以及周围的人都很目瞪口呆的成绩,当时在高中还分AB班的情况下,我从A班几乎倒数第一,窜到了A班的第七名(我们这个城市当时只有另外一个县级城市有一所重点高中,然后就是我们这所。基本上当年能考入本科学校的都是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我们的班级很大,有60多人,一个年级有14个班,平均每个班当年出10个本科生)。班主任问过我几次我是如何做到的,我就懵懵懂懂地感觉到了一个问题,好像我对上学有兴趣了,以前做题挑容易的,后来做题挑难的,越难越开心,有时候憋好几节课,对付一道题。而且也不觉得累。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上了大学以后,学习的氛围就比较宽松,我也就转而研究起来,变化前后到底出现了哪些不一样,除了我自己的变化外,还有哪些因素改变促进了我的变化。我的结论是,父亲改变了态度,不像以往那样每天都要进行几番督促,学校的学习氛围非常浓烈,老师对我的态度改变(成绩差的我很少得到老师的温言鼓励),给我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尤其是第一点,我后来发现其实父亲还是有几次想和我讨论我的学业,但每次都引起我极大的反感,而且很快就能引发我厌学的情绪,后来父亲还是忍住了。高考之前在家复习的时候,正是98世界杯期间,父亲还经常地要提醒我,别耽误了看比赛。高考前一个月,我犯了支气管炎,高烧近40度,但是仍然通过了高考。我细心总结过这一段经历,发现了一个现象,父亲的关心的举动总能够引起我对学业的反感。后来家里拆迁搬家的时候,我发现了当年家里参加家长会时留下的笔记,里面赫然记录着当年老师对家长的要求,“平时不允许与孩子谈论有关学业的话题”。今天在报纸里看到了这篇文章,有让我想起了当年刚开始管理几十个人的时候的情景。我把自己变化的感受总结了好多年,然后应用到工作当中,竟然很快地就把领导头疼的问题解决了,也给我自己工作增添了许多分数。我的总结是,无论我自己多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绝不让我管理的同事分担我的压力,我给予同事们尊重和信任,即便是批评惩罚也是站在平等的基础上。并且,我绝对不会因为工作完成的结果不好而批评惩罚人,只对员工个人能够决定的后果加以批评。比如说,销售不好我不说,但是如果有人看到了不卫生的情况,自己闲着却又不管我就要说了。当然首要一点,自己要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工作成绩,不起较量之心,不起急躁之心。这是重中之重,人是生灵之首,你的情绪会传染给你接触的人。人的注意力一旦被从工作本身转移出来,去关注别的例如名利之类的事情后,对工作本身反而会丧失兴趣。考虑的是怎样获得更多,而非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尽管理想的状态是两者统一,可是我的实践告诉我,两者很难统一,除非是非常优秀的同事。我自己的总结再我日后的阅读中,从书本里又发现了一些相同观点的地方。《吕氏春秋、诬徒》:人之情,不能乐于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人的现实的情况,是不能够快乐于他不能感到安全的事情,也不能够从他不快乐的事情当中有所收获。我自己的理解,非权威)《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习惯的陷阱》这本书中介绍训练的方式时,把不同的训练方式总结为正加强、负加强与惩罚,其中强调绝对不能在你希望别人做好但别人没做好的情况下使用惩罚,这样会建立对方个体与你希望他做好的事情上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最终结果是遇到这件事,他就头疼,想躲避。《美学》里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小男孩之所以不断地往水里丢石头,是因为从水的变化里发现了自我的力量,自我的存在。因此,要经常对员工的工作情况发表肯定的态度,耐心地推动他们成长。成长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有很多人可能认为自己只要出发点是好的,那么做的越多,对后果越有利。其实这个想法本身是不完美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中国古代人的思想观里有两种对立:首先,是善与恶的对立,这是根本对立,出发点对立,有点类似于敌我矛盾。其次,是善与不善的对立,这是方式方法对立,类似于人民内部矛盾。举个例子,拔苗助长这则成语指的就是善与不善的对立,出发点是希望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