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历史机遇的丧失.pdf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历史机遇的丧失.pdf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历史机遇的丧失.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历史机遇的丧失祁萌,赵悦(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先后经历了多个历史机遇期,在此期间,邺城不但成为若干政权的都城,还成为整个华北的中心城市,但邺城的每个机遇期都是以失败告终。魏晋南北朝汉化的必然趋势、对重建统一皇权的探索以及邺城以军事职能为主、文化传统相对缺乏的特性是构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关键词]魏晋南北朝;邺城;历史机遇;汉化;正统皇权[中图分类号]K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330(2012)04-0060-04论及古都,国人往往以汉唐长安、洛阳,明清北京、南叛。公元311年石勒试图南下进攻司马睿受挫,遂依谋士京为荣,然而在汉唐两大帝国之间的4个多世纪中还存在张宾之言,北上河北。石勒集团原欲依照张宾“邺有三台着一座总是被人遗忘的重要城市———邺城。在魏晋南北之固,西接平阳,山河四塞,宜北徙据之”[3](卷104)的战略进朝漫长的动乱年代中,这座漳水之畔的名都大邑几度拥有行发展,但由于邺城一时难以攻克,北方又有强大的王浚北方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的显赫地位,但又一次次丧失历史势力,石勒最终选择了襄国。后赵建国后,石勒再次营建机遇,最终以悲剧收场,告别了历史舞台。邺城历史表现邺城,“亲授规模”[3](卷104),并多次巡幸,最终在石虎统治出这样的形态有其历史必然性。时期,后赵迁都邺城,此时的邺城“楼阁晕飞,光彩换若仙一、邺城历史机遇的四次丧失居也”[4](卷4),邺城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历史机遇期。石邺城的首个历史机遇期在东汉末年至曹魏建立时期。虎死后,诸子争位,养孙汉人冉闵最终取胜。在短暂的战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后濒于崩溃,各地武装纷纷扩充争后,前燕击败冉魏占据邺城,不久之后,前燕迁邺,并在军队,抢占地盘。最先占据河北的是袁绍势力。袁绍占领慕容儁、慕容恪等明君贤相的治理之下达到鼎盛。期间慕冀州后,即以邺城为基地,“南据河,北阻燕代”,图谋“南容儁在邺城“修缮宫殿,复铜雀台”[3](卷110),邺城城市建设向以争天下”[1]卷1。这是邺城本次历史机遇期的开始。官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渡之战,曹操逐渐将袁氏故地收入囊中,“从此河北便成为后赵前燕在邺城时代进入鼎盛,却又在一代人的短暂曹操的根据地,而邺城则成为曹操‘霸府’的所在时间中衰亡。367年前燕太宰慕容恪去世;公元379年,地”[2](P48)。可以说,曹操控制邺城期间,东汉帝国名义上慕容垂破桓温后,“慕容评深忌恶之,乃谋诛垂”[3](卷123),的首都仍在许昌,但是作为东汉王朝实际控制者的曹操坐慕容垂奔亡敌国前秦,国家在慕容评的混乱操控下迅速衰镇邺下,使邺城成为东汉实际的政治中心。亡。370年,苻坚灭亡前燕,邺城再次失去首都地位,第二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位,次年汉献帝被迫禅位。次历史机遇期结束。曹丕即位次月即迁都洛阳,“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邺城第三次丧失历史机遇是孝文帝迁都。五都”[1](卷2)。次年,曹丕又迁徙了曹操执行任质制度之淝水之战后,北方局势空前混乱,中原没有出现稳定时迁徙到邺城的大批豪强。邺城仍为五都之一,但政治地的强大政权,邺城相应地只短暂的作为军事重镇,而未迎位经济实力都大不如前。曹魏集团离开邺城,是邺城历史来巨大的历史机遇。拓跋珪建立北魏后,“第一个征服目机遇的首次丧失。标就是前燕故都———邺”[5](P151),公元398年,北魏自后燕邺城的第二个历史机遇期是后赵前燕时期。手中夺取邺城,此后邺城一直作为北魏南进的跳板。“孝西晋在八王之乱中分崩离析,少数民族趁机举兵反文帝太和九年扩大推行均田制以后,中原地区的农业经济[收稿日期]2012-03-12[作者简介]祁萌(1989-),男,河南安阳人,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赵悦,女,河北邯郸人,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第4期祁萌,赵悦:浅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邺城历史机遇的丧失61已经成为北魏王朝的主要基础”[2](P505),国家统治中心南方,而后进一步向全国扩张。这并不是历史的偶然,邺城移逐渐成为一种需要,这样的历史背景为邺城带来了又一历史机遇的丧失与关中政权的胜利有其历史必然性。次历史机遇。谷川道雄在《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中分析了苻坚政治太和十八年(494年)春,孝文帝南巡,“正月丁未朔,理想的主要特征,指出苻坚的政治理想是“使得重建上古朝群臣于邺宫澄鸾殿”[6](卷3),此举似乎预示着孝文帝已以来中国文明世界的事业经由我辈异族之手得以实现”,经有意迁都邺城。然而,孝文帝于此停留数日后,随即离而重建的文明必须是一个“有着完成形态的道德的世开邺城,“幸洛阳西宫”[7](卷7)。8月,孝文帝借口南征,带界”,其中“天子的德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