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绿色文章 建中国绿谷.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做绿色文章 建中国绿谷.doc

做绿色文章建中国绿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县十三次党代会和十七届人代会提出了把竹溪建设成为“中国绿谷”发展目标,这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瞻远瞩,结合竹溪实际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竹溪现实发展的选择,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设“中国绿谷”,竹溪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竹溪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之一,林业、特产、水电、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以林业资源最为丰富。全县现有森林面积11.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6%、植被覆盖率81%;有林特资源13大类、1200多种,有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群落,面积4100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超过800万立方米,在湖北仅次于神农架林区,位居第二。水能理论蕴藏量120万千瓦,近期可开发60万千瓦,现已开发33万千瓦,今年底可达40万千瓦。板石储量11亿立方米、花岗大理石6亿立方米、煤储量6亿吨。竹溪兼有南北气候特征,生态优越、四季分明,被称为活性动植物标本库。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气候、良好的生态,孕育了茶叶、魔芋、药材等一大批地方名优特产。竹溪是秦巴山区茶叶名县、全省自办小水电大县,是全省名优绿茶出口基地和生态有机茶示范基地、全省魔芋产业核心种植区域,有“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魔芋之乡”、“中国黄莲之乡”,“全国魔芋原料加工基地重点县”、“全国林业百佳县”和“全国首批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县”的称号。围绕优势资源开发,以水电、茶叶、魔芋、药材为主的支柱产业已经形成。竹溪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具有承东启西、通南贯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所有这些资源禀赋,都为“中国绿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先决物质条件和基础。建设“中国绿谷”,我们面临许多机遇,特别是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竹房城镇带建设等战略的实施,将为“中国绿谷”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谷竹高速、北环路等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将为绿谷建设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西部控股、武汉人福药业等一批公司进入竹溪投资兴业,将为绿谷建设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可以说,建设“中国绿谷”,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快速推进“中国绿谷”建设。建设“中国绿谷”,必须在“绿”字上下功夫,做好绿色文章。第一,要大力建设保护绿色生态,夯实绿谷建设基础。建设“中国绿谷”,生态保护是关键。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竹溪县被列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鄂西北秦巴山区生态型限制开发区,在《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中,竹溪县被列为水质量控制区。鉴于国家、省、市对竹溪的主体功能定位,竹溪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一是要分区域规划、分产业布局、分类型指导,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大力建设保护绿色生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二是要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力度,抓好竹房城镇带绿化和生态工程建设,全力做好国有林管护、生态公益林建设。推广沼气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展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三是要加快生态旅游建设。以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有序实施生态移民,大力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加大原生态保护力度,加强珍稀动植物的保护与繁育,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把十八里长峡建成全县最重要的生态旅游景区。加快关垭子、偏头山森林公园、龙王垭观光茶园、鄂坪水上公园等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建设级别。第二,要大力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壮大绿谷经济。建设“中国绿谷”,必须发展绿谷经济。要按照以农业促工业,以工业带农业,工业与农业对接,田间与车间对接,企业与市场对接,产业与项目对接的思路,发展壮大绿谷经济。一是要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茶叶、核桃、药材、烟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高标准特色产业基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充分利用鄂坪、潘口、红岩一级、白沙等水电站建设形成的库区,大力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旅游休闲、生态观光等库区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整合矿产开采加工企业,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形成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开发格局。加快集镇建设步伐,鼓励高山居民向集镇搬迁,实施集镇改造,提高城镇化水平。二是要加快发展绿色工业。加快绿色能源建设,加快白沙、洞沟、象鼻子等在建电站建设,管好已建投产电站,整合效益低下的小水电站,积极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能源、太阳能等新型绿色能源建设。加快发展绿色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以茶叶、魔芋、粮特、畜禽等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业,重点开发黄姜、中药材系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