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小长****6淑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页码6/NUMPAGES总页数6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共20分)1、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________和________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________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3、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_______。4、小明一家去旅游,来到山区发现山路弯弯,盘旋其间。通过学习小明知道了盘山公路是属于简单机械类型中的___________。5、我们实验观察的小电动机中,转子上有_________组线圈。6、_____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7、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8、________是辨认植物和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9、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是我们目前使用的三大能源。10、科学家根据动物骨骼的特征将动物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的接触,以防生锈。A.水B.空气C.细菌2、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利用了光的()。A.直线传播B.反射原理C.折射原理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A.相同B.相反C.无关D.无法确定4、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口腔中含有糖B.米饭本来就是甜的C.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5、空塑料瓶在()情况下最不容易倒。A.瓶口向下B.瓶口向上C.瓶口向上瓶里装一些沙6、下列透明镜片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A.B.C.7、三峡水电站的发电过程实际上就是把()。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机械能转化为电能8、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A.马上熄灭B.继续燃烧C.一分钟后熄灭9、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分析正确的是()A.前者没有产生了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B.前者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C.前者发生了化学变化,后者发生了物理变化。10、下面三种用同种材料建造的桥,承受压力的能力最强的是()。A.B.C.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塑料包装物方便轻巧,便于存放,应该大力推广。()2、煤、石油燃烧后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3、生物生存权是人类所赋予的权利。()4、用眼睛直接观察树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5、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磁产生电,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6、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7、微生物和动植物一样也能进行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8、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9、火车轨道用的钢轨是“工”字形,这是为了节省材料,与抗弯曲能力无关。()10、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四、连线题。(共10分)1、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滴管夹取实验材料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培养皿染色烧杯放置切片标本碘酒吸取多余的水分裁纸刀盛放液体吸水纸切割洋葱五、图形题。(共12分)1、小明用细线、小车、垫圈等安装了一个小车,在光滑的桌面上做“小车所受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实验,下表是他实验记录的数据。(挂3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垫圈数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5个5.12秒5.88秒5.10秒10个3.07秒3.48秒3.79秒15个1.28秒1.34秒1.23秒(1)在实验中,每组垫圈至少要做三次实验,并将三次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2)在实验中,小车是利用(__________)来前进的。(3)在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4)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判断(__________)。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为什么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细细的麦秆能够支持得住比它重得多的麦穗?说说你的想法吧!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