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2012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1、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特色:诗歌的形成和初步发展1、《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1)成书:春秋末年,孔子编订(2)《诗经》内容: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3)《诗经》的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4)《诗经》的影响(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楚辞(又称骚体)——屈原开创的诗歌新体裁(1)楚辞体的含义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而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因为采用的是楚国方言,故叫“楚辞”。又因屈原的楚辞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体又称“骚体”。(2)楚辞体的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长短不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3)屈原的楚辞代表作——《离骚》(浪漫主义抒情长诗,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在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两汉时期的文学特色:半诗半文的汉赋盛行1、汉赋的含义: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汉代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吸收先秦散文的成分而创造出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它外形似散文,内部又有诗的韵律,后来逐渐向骈文、散文两个方向发展。2、汉赋的特点: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3、汉赋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②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唐朝的文学特色: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1、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政治前提、物质保证、直接原因)①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的政策开明、开放、兼容;民族融合加强;②经济上: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③文化上:南北之间、中外之间文化交流频繁,兼收并蓄;科举考试“以诗取士”;2、唐诗四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名句:①初唐(618~713年):王勃、陈子昂●王勃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陈子昂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②盛唐(713~766年)边塞诗:高适、岑参;●高适名句:“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名句:“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边塞诗特点:主要描写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山水诗:王维、孟浩然●王维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孟浩然名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山水诗特点:主要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富于诗情画意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仙”)●李白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李白诗的特点:诗风壮浪恣肆、诗情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圣”,其诗歌被称为“史诗”)●杜甫代表作:“三吏”、“三别”杜甫诗的特点: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炼③中唐(766~835年):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代表作:《长恨歌》和《琵琶行》【④晚唐(836~907年):李商隐、杜牧,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四、宋代文学特色:词成为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1、词的发展脉络词出现于唐朝,繁盛于宋朝(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2、词的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按照词牌(乐曲的节拍)填词,句子有长有短,可以歌唱,能更好地抒发感情3、词曲兴盛的原因①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繁荣;②市民阶层的扩大;③宋元时期社会矛盾尖锐,词、曲更能表达文学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4、宋词的派别及其代表人物①“婉约派”代表人物——北宋柳永、两宋之交李清照●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婉约派”特点:委婉含蓄、清新淡雅、细腻感人②“豪放派”代表人物——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豪放派”特点: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气势雄伟五、元朝文学特色:元曲繁荣1、含义:元曲=散曲+元杂剧▲散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