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调剂:重现生机来源:求学·考研2011年1期随着2011年考研成绩的公布与分数线的划定,分数过线,复试顺利,荣录报考学校和目标专业——这当然是每个考生最期待的结果。但不少同学还是因未达到一志愿院校的分数线,又或者是因竞争激烈参加一志愿院校复试而不幸落榜。在这样的情况下,纠结在这种分数边缘上的你打算就此绝望放弃梦想么?不!还是可以柳暗花明绝地逢生的。而能让你生机重现的方法就是——积极参加调剂!与初试不同的,调剂最重要的是信息及时。所谓先到先得,对于调剂的同学来说,时间就是机会,信息的及时把握是调剂成功进行的先决条件。各院校的调剂信息有限,而且随时更新,不会给大家一个统一的时间进行面试,学校收到调剂考生的调剂资料,符合调剂条件,同意接受,就不断减少需要调剂的人数,来晚的就算分数高也会于事无补了!破格录取,非一般的感觉江岚:把握机会主动出击重现生机我报考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当年报考这个专业的人数有一百多,而录取名额只有十几个。当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考了361分时心里特别高兴,觉得半年的努力总算没白费。可过了几天,一查询排名,却发现361的高分根本无缘复试,我一下蒙了。想着自己半年多的努力真的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心里很是难受。于是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哭过之后,心情慢慢平静,我开始寻找“出路”。当时国家线还没有出来,加上各个学校也接到不少类似的咨询电话,所以大多都会说“暂时不需要调剂”“等分数线出来再打电话”。只要学校不是直接说“不接收调剂生”,我觉得就会有1%的希望,就把申请表、考研成绩单和一些证书复印件邮寄给学校。抱着“到处撒网,总会有落网之鱼”的想法,我当时至少寄了22封邮件。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可我的邮件依然毫无音讯,我决定再打电话询问学校调剂的进展情况。当时电话能打进去的不多,要么占线,要么没人接听。在这个看不到希望的调剂之时,一位对我青睐有加的本校博导王教授帮了我一把,因为在他发表的一篇核心期刊论文中,我帮他收集了很多重要的资料,最后那论文我也以第三作者身份出现,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这对于普通本科生来说是非常不易的。王教授联系了学院里另外两名教授,让他们和他一起申请破格录取我。由于有了三名教授的联名申请,学院也考虑到是本校学生,所以我有幸搭上了这趟末班车。在我参加复试那一天,在场的面试的五名导师中,全部都认识我,我镇定发挥,从容不迫。公布出榜的时候,我很感动,这样感觉来得太快,很幸福,是老师的帮助和自己努力的结果。在确定选择调剂后,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然后按部就班走好如下的每一步。只有如此,你才能力挽狂澜而绝境逢生。决定好调剂以后,你需要做的是:申请原来所报院校、专业的破格录取。破格录取一般在公布了初试通过名单前后不久(根据个人经验,一般不超过一周),针对的是总分足够高,专业课分数较高,只是公共课略差几分的同学(且差的最好不要超过5分)。许多自划线院校和“211”院校都是这么规定的。如果达到了这些标准,那么请准备好:不少于一名导师(一般都要两名)的破格推荐;报考学校研究生招生部门的签字批准。如果申请破格成功,那么也就等于你通过了初试,可以去参加复试了。在申请破格的同时,调剂上还有两个最优的选择:即报考院校的校内调剂和你本科所在母校的同专业调剂。前者是基于你的报考与报考院校的“惜才”;后者是基于母校与你之间有特殊的感情,即只要有机会,就能接受你。因此,在落榜后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同时做以上的事情。必须要同时,千万不要做完了一步再做下一步。因为,时间不等人!并且,如果走到下一步,千万也别忘了与报考院校和母校保持联系。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幸福在敲门徐宁: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大学毕业后我本来有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可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氛围驱使我追求继续深造的机会,于是决定考研。放弃稳定的生活,追寻未知的希望,没有亲友的祝福,没有欢送的掌声,带着一颗勇敢向前的心,我踏上了考研之路。在煎熬了9个月之后,我等来的却是第一志愿未能上线。悲愤归悲愤,但是该做的努力还是要做,毕竟做出了考研的决定,就要将考研进行到底,调剂也许是我最后的机会。于是每天上班的时候我都会挂在各大门户网站的教育频道,生怕遗漏任何一条有价值的信息。下班后,我谢绝了一切活动,安心在家准备复试。因为我知道,我与那些专职考研的人不同,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复试,而我白天要上班,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加紧复习。况且一切都未成定局,我随时都有复试的机会,我不能放弃。国家线一出来,我就急忙和那些发布了调剂信息的学校进行联系。然而这时电话基本上是打不通的,即使打通了,老师一般也都会很快地应付你,然后便挂上电话,如果再想拨通基本不大可能。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在网上给几所学校发去的调剂申请都石沉大海,没有一所学校给我反馈。每天我都在焦急与不安中度过。这时,朋友建议我亲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