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试探“名著导读”的教学方法语文组王芳丽摘要: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好母语、培养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名著导读”作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其设计意图为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它却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都知道的名著导读的教学意义深远,上好名著导读课大有必要。名著导读不同于名著本身,它的主要作用在“导”,教师如果从导的方法上下功夫,导读方法灵活到位,就会激发学生对名著的喜爱,这对学生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会有很大帮助。关键词:名著导读激趣导读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的重要栏目,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督促师生对名著的重视,语文考试也开始加大了名著考核的分值。但是,名著导读的教学仍然苍白应景,学生并没有揭开名著的真实面纱。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大多如此:临考试前,老师勾画出课本上导读部分的文学常识,比如作者及其国籍,主要人物及其主要性格特点,主要情节或思想感情等基本信息,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即使为了避免投机局面,现在考查名著改成了名著文段的阅读考试,师生们也是见招拆招,以应付考试的方式学习名著导读。看看老师们挖空心思总结的名著知识:《巴黎圣母院》:【作者】维克多·雨果【国别】法国【主要人物性格】卡西莫多:伽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外貌奇丑,心地善良爱斯梅拉达:爱斯美拉达是美和善的化身,她美丽动人,纯洁善良,酷爱自由,富有同情心。克罗德:克罗德副主教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阴险毒辣,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主要情节】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写作特色】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显而易见,这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名著导读的教学已经被高度功利化了,接触名著并没有给学生带来阅读的快感和求知的满足,只是变相地为了应试而准备充电。走近名著并没有使学生走入名著,他们并没有得到精神的熏陶和启发,名著更没有发挥其深刻而长久的影响功能。二、名著导读的教学意义1.如果从一本语文课本来讲,前面的六个单元,我们可以着重解构文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那么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就应该着重落在名著导读这一块,在这一小块土地上,我们可以致力于学生内在精神的构筑,导读的作用虽然不是显性的,虽然也显得单薄,但毕竟长久的隐性的持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2.因为学习任务的繁重,因为学习时间的限制,大部分中学生基本上没有在课内阅读名著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文学名著有所接触有所认识,名著导读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从指导方面讲也足够了,毕竟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只能做简单的指点,更多地是依靠学生自己摸索方法,总结规律。3.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因为时代浮躁的心态,快餐文化成为了主流,学生的文化积淀不大可能形成,文化精华日渐被丢弃,国民的素质逐渐在降低,而文学名著有着被证明了的历史文化厚度,因为初中学生年龄和认识水平的原因,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他们才能有目标、有方向去靠近名著。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蒋绍愚说:“如果不加以引导,完全让他们‘自由选择’,那么,就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学生只愿意读一些通俗文艺、消遣作品,而终身和经典名著无缘”,名著导读起到了最好最恰当的阅读方向引导作用,旗帜作用,导航作用显而易见。三、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读书要有收获,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1.“导”的作用“名著导读”包括全书的介绍、阅读建议、精彩片段以及对这些片段的点评,实际上是起个示范作用。名著导读只有故事梗概,它无法体现名著所蕴含的那种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所以不能把名著导读当作名著本身或鉴赏名著的唯一标准。名著导读作者本身也只是一家之言,我们如果把它作为标准去介绍名著,显然有失客观,有失公正,有失准确。因为名著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才会产生“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阅读差异和效果。而阅读名著导读乃是学生对名著的间接阅读,导读作者因为个人的主观倾向而导致对名著理解有偏差也是难免,所以,在教学名著导读时,我们必须摆正它的位置,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