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业经济及园区建设考察报告工业经济及园区建设考察报告根据、县政府统一安排,2017年12月10日至13日,副书记刘家和率领我县党政代表团,先后到安徽无为、江苏沭阳、靖江和南京江宁区等地,就开发区规划建设、产业集群及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飞地经济”合作等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县领导张勇、许道静、赵国安、宛冬梅,宣郎广茶业总公司副总经理杨双景以及相关县直经济综合部门、园区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了考察学习。四地发展工业经济、建设开发区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使考察团一行开拓了眼界、心襟和视野,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责任感,对我县下一阶段开发区建设和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具有很强的启迪和借鉴作用。现将考察学习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无为县及高沟工业园情况。无为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下辖23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无为经济开发区、高沟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40万。1-10月份,该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9亿元,增长28.9%;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106.4亿元,增长36.8%。其中落户于无为经济开发区的皖沪合作最大项目安徽华谊集团无为煤化工项目总投资350亿元,一期投资73亿元,截止2017年10月底,已完成投资11.48亿元。高沟经济开发区位于高沟镇内,是全国四大电缆产业基地之一,被誉为“电缆之乡”。2017年11月,省政府批准同意筹建省级开发区。目前,现有各类企业35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家。2017年1-10月份引进项目44个,到位资金19亿元,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上交税金6.51亿元。(二)沭阳经济开发区情况。沭阳县域面积2298平方公里,辖35个乡镇、177万人口。该县始终高举“工业强县”大旗,1-11月份,全县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5.59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5家,总数达579家;实现工业税收6.09亿元;工业用电量8.4亿度。沭阳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东部新区,于2002年破土建设,已完成26平方公里建成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开发区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取胜、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倾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已形成轻纺服装、机械电子、木制品深加工、新能源、软件和服务外包五大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区内落户项目588个,超亿元项目88个。其中投产项目356个,外资项目37个。2017年1-11月份,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7.8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9亿元;完成自营进出口额7133万美元;新增用工1.5万人。(三)靖江市及经济开发区情况。靖江市区域面积665平方公里,人口66万,辖11个镇。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地区并加入苏锡常火炬带,成为上海浦东开发区和苏锡常火炬带向苏北辐射、延伸的重要“桥头堡”。该市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3年11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目前共有城南园区、城北园区、新港园区和江阴-靖江工业园四个园区,形成一区四园格局。其中新港园区位于靖江东南部,南临长江,北至江平公路,成立于2004年3月,规划面积69.8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船舶修造、特色冶金、能源石化、木材加工等大型临港工业及现代物流产业。今年1-10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79.8亿元,同比增长76.1%,实现利税总额27.68亿元,增长25.7%,实现财政收入6.38亿元,增长34.8%,入驻商贸物流交易企业134家,现代物流交易平台初具雏形。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是江阴、靖江两市跨市跨江联合投资开发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采用“飞地”跨区域合作,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目前,园区依托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建设以船业、机电、冶金、能源、物流为主导产业的具有临江产业特色的重要国际制造业基地,打造集工业园、生态园、新港区、新城区“两园两区”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成为江苏省跨江联动开发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四)江宁区及滨江开发区考察情况。江宁区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人口82万,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是南京开放开发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辖区内的滨江开发区于2003年10月批准建立,2017年正式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经过几年建设,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中心产业区、港口物流区、滨江新城区”联动发展的格局,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及港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五大产业,形成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和以港口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的两大主导产业,同步发展商务地产、口岸服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工业经济及园区建设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二、主要做法和经验(一)始终把解放思想、敢想敢干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从四地情况介绍看,他们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目标还是编制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