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梦影****主a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docx

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一、基本现状**县农林水畜四大涉农系统目前共有农业服务专业技术人员2513人,其中:农业系统308人,林业系统498人,水利系统1444人,畜牧防疫系统263人。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中初级职称的618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仅占总人数的0.7%;中级职称183人,仅占总人数的7.3%;初级职称417人,仅占总人数的16.6%;无职称的1895人,占总人数的75.4%。有职称人员按年龄分:35岁以下的111人,占职称总人数的18.0%;36岁--50岁的336人,占职称总人数的54.3%;50岁以上的171人,占职称总人数的27.7%。有职称人员按学历分:本科以上学历的58人,占职称总人数的9.4%;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37人,占职称总人数的38.3%;中专(含高中)学历的255人,占职称总人数的41.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68人,占职称总人数的11.0%。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县农林水畜四大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的现状是年轻人才匮乏,高学历人才稀少,高职称人才奇缺。二、问题及原因(三)“人才资金短缺”与“人才作用失衡”并存。由于地方财政状况吃紧,政府对基层农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各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重大科研项目、科研课题很难有效开展,致使基层现代农业发展严重受阻,停滞不前。各种专业技术培训费用高、开支大,县乡财政无力投入,单位又无法承担,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知识不能更新,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制约了基层农业服务人员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乡镇站所经过两轮改革、站所编制下放后,由于县乡两级财政紧张,导致站所的生存状况举步维艰。乡镇农牧站是“名存实亡”,工作人员只能靠经营农药种子化肥维生;乡镇林业站是“竭泽而渔”,工作人员只能靠出口林木维生;乡镇水利站是“望天吃饭”,工作人员只能靠收取水费后分成维生;乡镇动物防疫站是“拨款生活”,工作人员只能靠财政拨点基本工资维生。县级财政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给乡镇农、林、水三站每人6000元的工资补贴,但事实上,这笔钱扣除上缴各种保费后所剩不多,基本的工资福利还是没保障,还是要另谋生计“捞工资”。乡镇动物防疫站是在20xx年新成立的,人员编制在县畜牧水产局,财政每月发放669元的基本工资,情况稍微好点。在不能保证其基本工资福利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他们只好把一技之长用在谋生上,而对于如何搞好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服务、推广和普及根本无暇顾及;参与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被动应付、满腹牢骚。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他们从事农业技术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作用发挥不力,服务效果不好,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进步伐。据调查了解,四大系统中除县级农业服务部门在有经费保障、有技术力量、有项目支撑的情况下能正常开展工作、履行职能外,乡镇涉农站所已形同虚设,目前的现状是:站所是挂牌站所,有的是空有其名、有的是空无一人、有的是空空如也;站长是挂牌站长,有的是无所事事、有的是无能为力、有的是无可奈何。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体制的障碍;三是经济待遇的制约。三、对策与建议基层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第一,优化环境,全面提升人才意识。一要重视农业服务人才。运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业服务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大力宣传他们立足本职、建功立业、服务本地的先进事迹及典型,形成浓厚的尊重服务人才的社会氛围。二要重用农业服务人才。党委政府要充分使用、大胆启用农业服务人才,要把德才兼备、业务素质好、科技水平过硬的人才提拨到领导岗位,充实到农林水畜建设和管理的第一线,在工作中予以全力支持,生活上给予尽力关照。三要重奖农业服务人才。凡在农业服务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农业服务技术人才,可以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和突出的名誉地位,以不断提升全社会对农业服务人才的重视程度。第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一要创新体制机制。可以借鉴外地乡镇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按照“行政职能整体转移,公益职能政府承担,经营职能走向市场”的总体思路,建立“三农”服务新机制。通过“撤、转、放”的方式盘活乡镇涉农站所,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同时,对现有农业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要全面实行聘用制,做到“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岗优薪优”。二要创新培训机制。大多数农业服务人员自踏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缺少经费,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的机会很少,导致知识老化,不适应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大人才的培训培养经费投入,在落实培训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