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1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1、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过一首有名的诗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用人们最熟悉的一句作为课题。2、生读课题。师:课文是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思亲)3、过渡:诗人为什么会思念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人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读中解疑(一)讲读第一、二自然段1、师:诗人为什么会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从中找出四个原因。2、学生讨论交流:(投影逐条出示)(1)15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2)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3)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4)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4、师: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离家已有两年了,恰逢重阳节到了,家家户户欢度节日,可王维独自一人,感到孤单、寂寞,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请同学们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二)读第三、四自然段过渡: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请听录音朗读。1、讨论交流。2、教师讲述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3、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投影出示带有省略号的两句句子)4、读句子,小组讨论:王维还会想些什么?兄弟们还会说些什么?各小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句来说说。5、师:诗人王维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既想到了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王维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书上哪句话来表达呢?请读第四自然段。6、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维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指导感情朗读。7、师: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教师范读引出全诗。8、配上插图,指导看图,朗读古诗。9、结合前面的课文内容请同学说说全诗的意思。先同桌练说,再交流。10、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可以站起来读。三、总结课文1、这篇课文写了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课后搜集王维的其他古诗,准备下节课参加古诗朗诵大赛。《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2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文包诗,文辞优美,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然而在教学时并不能如一般的阅读教学,停留在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上,教师自身要明白文包诗的特点,捉摸编者编写此类题材的意图。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背诵古诗也许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理解古诗字里行间的意思,以及写作背景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只有在小学35年级才会出现了文包诗,文包诗中的文就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而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后就几乎不在出现文包诗这样的题材。那么在教学时要明确一点:文是为诗服务的,对文的所有理解最后都要回到诗中。学生分析:由于开展经典诵读,三年级学生基本已经会背这首诗了,但是仅仅停留在背诵和明白这是一首思乡诗的层次上,并不能感受到诗中字里行间融入的思乡之情。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在初读文时能大致感受到文和诗之间的联系,但是这种感受只是浮在表面的初步感知。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由文及诗,由诗入文感悟文中的思乡之情。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包诗这种课文形式。2、能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王维在重阳节感到的举目无亲的'孤寂。3、能有味道地背诵出古诗,并能结合课文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在二年级时曾学过一首思乡诗,还记得吗?一齐背一背。李白的《静夜思》师:是啊,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家乡就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叫人时时刻刻思念着地方,尤其是在万家团圆的节日,于是两千多年前,同样唐朝的一位大诗人王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谁来读?(指名读、齐读)师:你们知道吗?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下面听老师读一读这个故事。(师配乐范读)二、学习生字词A、师:之前大家已经作了预习了,这些词你能读好吗?出示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