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劝学》教案设计《劝学》教案设计(集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劝学》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劝学》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二、教学重点、难点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解题作者、作品及文中人物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同学自主阅读课文下注释。)(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读一读:⑴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⑵全班齐读。⑶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⑷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⑸故事复述。议一议: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测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劝学》教案设计2一、导入既来(升入高中)之,则安之。——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进入课文二、作者简介“性本恶”→“明礼而化之”三、释题关键字:劝——何解?学——学什么?四、朗诵五、理清思路,内容分析1、作者开门见山,引用了什么观点?2、荀子为什么强调学习?△变)(书与人、获得教养、学习改变一生……)△怎样变?(比喻)3、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又何在呢?4、学习应采取怎样的态度与方法?5、结构梳理:第一段: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提高自己(两喻)第二段:学习的意义:(五喻)改变自己(三喻)第三段: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五喻)积累(四喻)第四段:学习的方法、态度(十喻)坚持(四喻)正反对比专心(两喻)六、分类归纳总结文言文知识1.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中的“日”2.特殊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A青出于蓝,而青于蓝。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一词多义绝强假望闻七、小结《劝学》教案设计3【教学目标】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理解课文内容大意,并背诵全文。2、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3、品味人物对话并说出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4、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重点】品味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人物形象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1、导入:同学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知道孙权、吕蒙、鲁肃是怎样的人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资治通鉴》里的一则关于品蒙读书的故事。(板书课题)2、学生自读题解,画出其中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的文字。3、翻译课文:⑴齐读课文。⑵对照注解,自行翻译课文。⑶根据你对下列词语所处的上下文内容大意(语境)的理解,揣摩其含义(板书)。初谓岂邪掌但耳熟若就遂①四人合作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②全班讨论翻译课文5、分角色朗读:①先同桌练习②再请三位同学朗读③讨论孙权: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亲心、期望,语重心长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鲁肃:情不自禁的'赞叹,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6、小结: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吕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他们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7、质疑问难8、巩固拓展:①试背课文(比赛)②吕蒙读书迅速长进对你有什么启示?全班讨论9、作业《劝学》教案设计4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古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