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朱立元美学重点部分复习资料(晋中学院)一、填空1、审美现象的结构:最表面的一层是形式层,形式层的后面是意蕴层,意蕴的后面是“存在”层,中国美学称为“道”,西方美学称为“存在”。P82、审美现象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三者演变形态是:最先有审美意识的形成,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成为独立的美学学科。P163、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问世为标志,美学独立,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P174、Aesthetica即“感性学”,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美学”。P185、美学学科性质的确定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审美现象的特殊性,二是审美现象反思方式的特殊性。P226、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魂是天人合一,人与世界一体。P377、“美学”一名较早见于1875年德国传教士花子安的著作(《教化议》),他1873年出版的《大德国学校论略》中谈到了西方美学课程的设置。另一种说法说“美学”一词是由从日本学者中江肇民的翻译转引进来的,有《维氏美学》,1883年出版。P468、冯友兰把人生分为由低到高四种不同的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P809、宗白华则分境界为六种:“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艺术境界主于美。”P8110、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精神存在特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P11611、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象征性两个方面。P12612、人们在生活中对各种不同线条丰富的感受经验,是线条之所以能转化为审美条件构成因素的重要基础。13、在审美活动中,主体越是忽视自身的现实存在,就越是有助于对象的存在。这种状态,庄子称之为“坐忘”,杜夫海纳则称之为主体的“非现实化”。P13114、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根本在于它具有非实体性和开放性的特征。P13215、生物本能说影响最大者首推达尔文的观点,他通过对动物生活的实际观察,提出动物也有美感能力的观点。P13716、从本能角度探索审美发生问题的,还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他认为,人的本能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就是性本能。P13817、文化创造实质:“性的精力被升华了,就是说,它舍却性的目标,而转向他种较高尚的社会目标”。P13818、弗雷泽著有《金枝》一书,他认为原始巫术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以“相似律”为基础的“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另一种是以“接触律”为基础的“接触巫术”。P13919、审美经验的最根本的实质是它的实践性。审美活动在根本上都是人们人生实践的组成部分。P27320、审美经验现象呈现出不同于其他理性认识活动的特点:不自觉性和突发性、非逻辑性、创造性等。P28021、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P28322、黑格尔将感知称为“认识性的感觉”。P28423、根据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关系的变化,我们可以把审美经验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P30324、古罗马时期的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的创作原则。P39425、德国美学家席勒于1795年发表《审美教育书简》(又《美育书简》),由27封书信组成,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出现。P39626、席勒:分裂的任性分别受制于两种活动,一种是感性冲动或物质冲动,一种是形式冲动或理性冲动。27、蔡元培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著名主张。他把美育称为“美感教育”,有《美育与人生》一书。P40828、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明确提出了“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的观点。P41029、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P9330、审美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内在方面,兴趣和品位是审美趣味外在表现。P9531、审美活动是真正与人相通的活动。P6532、审美发生的特殊标志: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P15133、悲剧的分类:命运悲剧、英雄悲剧、性格悲剧,也可以是日常生活悲剧。34、审美教育的内涵:审美教育是人格教育,是情感教育,是艺术教育。35、巫术礼仪活动应该是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36、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二、名词解释1、审美现象历史性——指审美现象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不是从来如此,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它们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境造成的差异性。P122、审美关系——就是根植于人生在世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自由情感关系。P643、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体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