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业论文文献--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发展突破探讨.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发展突破探讨.doc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发展突破探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发展突破探讨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发展突破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逐渐开放和制药企业自身出口能力的不断增强,专业医药外贸公司面临的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其发展已经遇到了明显的瓶颈,如何进行瓶颈突破和模式创新成为我国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发展决策的重中之重。就我国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如何应对发展瓶颈进行模式创新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医药外贸公司;发展瓶颈;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08102短短30年间,由于国家的出口政策调整影响,制药企业自身的不断强大,专业医药外贸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很多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开始积极寻找突破之路。1专业医药外贸公司的现状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在国家外贸体制改成之前被业界内成为是“贵族”行业,是受到特许权保护的垄断性行业。可是随着国家外贸体制的改革,出口经营权的逐步放开,专业医药外贸公司不得不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外贸公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0%左右,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急剧下降到65%左右,到1992年又下降到55%左右,且这种下沉的趋势仍在继续。再以中国江苏的一家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和之后的贸易出口数据为例,从图1数据中不难看出来,出口经营权放开之后,此家外贸公司的销售额是一落千丈,明显进入寒冬时节。在外贸经营权没有放开之前,最好的年出口额能够达到2800万美元,到了2007年,出口额居然成为了300万美元。随着贸易主体的多元化,工厂的自营出口,跨国公司纷纷设立中国采购办,专业医药外贸公司的贸易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亏损。以河南为例,截止到2003年年底,河南多家省级国有专业外贸公司政策性亏损合计已经接近三亿,总体资产负债率为106.5%,资产负债率最低的河南省粮油进出口公司为62%,最高的河南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为771%。而要扭亏为盈,就必然要伴随阵痛进行改革。同时国家出口退税制度的改革也给医药外贸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有大幅度的下降,截止到目前,大多数医药外贸公司只是保留了少数的维生素和抗生素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也直接导致了专业医药外贸公司的利润空间大幅度下降,生存状况难以为继。2专业医药外贸公司遇到发展瓶颈的原因分析2.1国家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前的制药企业,无论是制剂生产企业还是原料药企业,还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不用说GMP,连自营出口权也没有。几乎所有的出口权都集中在了国有性质的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名下,例如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公司,中化集团,中化建公司等。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一部分制药企业开始注重国际市场,同时,越来越多地方政府也鼓励地方工厂自行出口,并对工厂的出口进行财政补助。到了90年代后期,更多的制药企业不仅取得了自行出口权也取得了GMP,ISO等一系列跟国际接轨的证书,甚至有些制药企业取得了WHO的认可,这使得生产企业具备了与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平起平坐的权利,使得专业医药外贸公司一下子由贵族变成了平民。而现在更是全面放开的政策,不仅是具备出口权,更是鼓励生产企业走出国门开拓业务,直接就跟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在同一个市场是竞争了。2.2生产厂家竞争力逐年增强由于医药行业特殊性,客户需要带到工厂直接参观,工厂很可能依靠自身的外贸业务人员直接和客户联系,撇开外贸公司单独经营,甚至这家工厂今年与你合作,明年很有可能就不和你合作了,这样的情况,导致了专业医药外贸公司失去了产品的来源和客户资源。另外很多生产企业在获得了自营出口经营权之后,外贸的人员不断增加,对市场也越来越了解,这样的生产企业已经不满足经营自己有限的空间,希望以自己的产品打开市场,同时也经销其他企业的产品,比如国内的红太阳、扬农化工、海正药业等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2.3国外客户采购策略的转变很多大型的跨国公司也考虑到了采购的成本,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办事处,直接跟GMP工厂开展合作,以获取更多采购优势。这也加剧了医药出口市场的竞争,使得专业的医药外贸公司失去了更多的客户资源。2009年,我国医药行业利用外资方式既有独资也有合资和合作。目前合资和独资类企业数量约占我国医药企业的30%。销售额约占整个医药产品销售额的26%左右,是中国医药市场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为了获取更多的绿地投资优势,越来越多的大型制药企业变采购为投资,直接在中国建厂,如辉瑞、默沙东、罗氏、葛兰素、诺华、拜耳等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均已经在华投资设厂。外商的这些策略的转变,对专业医药外贸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本就被国内工厂抢了大半碗饭的时候,近乎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