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业论文文献--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讨.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讨.doc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讨[摘要]: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出台呼应了新准则的变革,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进入了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新时代,同时也为事业单位转制做好铺垫。[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改革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现状我国的事业单位包括各级教育、医疗等单位,数量众多,资产庞大,拥有的资产也几乎全部为国有资产。据财政部2008年1月公布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截止2006年末,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已近130万家,国有资产总额达到8万亿元,事业单位占74.37%。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开展,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向企业化管理的方向过渡,改变了纯粹的国拨经费收支的局面,走上现金收付与资金使用效率并重的道路。很多事业单位利用其可支配的资金结余和技术优势兴办盈利性组织或进行对外投资。建国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也经历过五次大的改革。目前事业单位执行的是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较1997年5月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有很大改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应当反映受托责任,同时兼顾决策有用;(2)合理界定会计核算基础,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协调,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事项)、行业事业单位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3)合理界定了会计要素,考虑到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行业事业单位,其会计要素应当以费用替代支出,明确了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4)强化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将第二章标题由“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会计信息质量增加了全面性的要求;(5)在资产构成项目中增加了“在建工程”,为将基建账套相关数据并入会计“大账”提供了依据;(6)是明确了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7)明确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8)调整了净资产项目构成,增加了“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9)完善了财务会计报告体系,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报表的基本列报格式。笔者认为目前事业单位准则仍仅限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结合,成为以政府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三足鼎立”的会计准则体系格局。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合一的可行性1、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大致相同。比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和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上都共同遵循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二者只在记账基础、谨慎性原则、专款专用原则上表现的不一致。但随着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会计要向企业会计趋同,遵循谨慎性原则,保障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2、会计假设基本相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第四条至第七条均作了表述,均确定了会计核算应遵循四个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期间假设、货币计量假设。3、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大同小异。《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要素。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合一的必要性鉴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必要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向企业会计准则靠拢,并最终合一。1、事业单位改革要求二者趋同。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开展,国有非盈利组织中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向企业化管理的方向过渡,使得原本清晰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大都具有盈利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已不再适用原本的事业单位会计与政府会计。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别将逐渐缩小,并呈现多方面趋同。根据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在事业单位中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向企业化管理的方向过渡,届时自然会纳入企业会计规范的范畴。2、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要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报告,体现在:(1)事业单位尤其是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和有经营性业务的事业单位,由于对这一部分业务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处理,使得其收支表中的收支不能反映现金收支的真实情况,而出资者及管理部门了解事业单位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支用现金额,从这个角度看,事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显得非常重要。(2)事业单位规定的资产负债表格式采用的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原理,不符合资产负债表的定义,不仅报表内容与其名称不吻合,而且与收支表的关系显得重复累赘,也不便于有关方面(如银行)进行分析。因此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需要改进,使之符合惯例要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