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与再融资:让市场敏感的“定时炸弹”?.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IPO重启与再融资:让市场敏感的“定时炸弹”?.doc

IPO重启与再融资:让市场敏感的“定时炸弹”?.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IPO重启与再融资:让市场敏感的“定时炸弹”?韩馨仪中国财经报网2013-04-25市场现状:IPO重启猜想167家撤材料、109家中止审查,这是此次IPO在审企业财务核查的基本成果。但市场关心的焦点更多放在了IPO何时重启上。“IPO重启仍无时间表。”证监会相关人士此前曾表示。尽管这是来自监管层的声音,却没能止住市场的不断猜测。日前,又有消息传出,证监会已开会决定,IPO重启与新股发行新规改革配套方案同时推出,时间基本确定在5月底。同时新股改革五大思路也已明确。“随着财务核查的推进和投资者信心的恢复,新股申报逐渐恢复常态,前期被停滞的项目材料也急需释放,且都希望赶在补充半年报之前递交材料,预计五六月份会迎来一波申报的小高峰。”对于IPO重启时间,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接受采访时表示。采访中,IPO重启与新股发行改革方案5月底同时推出已成为普遍观点。“IPO重启应该不会再拖了,(5月左右)可能是证监会提前放风。”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个没有活水的市场,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因此,停止新股发行不是利好,IPO重启也不是利空。记者注意到,截至4月19日,在排队名单中的拟IPO企业共有726家,虽然证监会方面仍无明确说法,但是在多位券商投行的分析师看来,新股申报的“解冻”是IPO重启的一个重要信号。据悉,4月以来,已有5家拟上市公司加入新股申报的队伍,虽然数量有限,但被解读为IPO重启前的“热身”。“预计5月份IPO可能会试探性地开闸,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否到位,应当成为目前IPO重启时机判定的重要标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孙建波认为,“据我们了解,最先开闸的应该还是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考虑到对大盘的冲击力,国企大盘股应该不会先行放行。”他进一步表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抑制创业板新股的三高发行和首日炒作,二是有助尽快消化其IPO存量。前沿观察:“雪上加霜”的再融资?尽管IPO暂停近半年,再融资却没消停过,不经意间成为今年A股市场的头号“抽血机”。据相关报道,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兴业银行、中国交建等253家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发债等形式进行了再融资,募资总额高达4691.13亿元,较去年同期3440.2亿元的再融资总额增长36.38%。值得注意的是,作为A股市场传统的再融资大户,银行股继续担当“主角”。在再融资超过100亿元的11家上市公司中,北京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股便占了4席,募资总额更是高达873亿元。对于目前再融资潮再度侵袭A股市场的现象,有业内人士坦言,主要是自去年底A股反弹,行情转暖,导致各家上市公司再度发出再融资冲动。除了已实施的再融资外,筹划中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也为数不少。Wind数据显示,今年发布再融资预案的公司已经超过100家,拟再融总额为1660亿元。其中,某能源公司拟向大股东与机构投资者定向增发43亿股,预计募集资金154.8亿元。另外有几家公司的融资规模也相对较大。更要命的是,后面排队等候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还有200多家。国元证券投资顾问赖艺棠认为,与IPO相比,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容易被投资者忽略,但再融资对二级市场的“抽血”影响却远在IPO之上,“相对于新股IPO融资,上市公司再融资对资金面带来的压力更大。”孙建波表示。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年,再融资已成为中国股市的“第一圈钱利器”,其融资金额已远远超过了IPO。2011年,A股市场IPO筹资规模为2825.07亿元,而当年共有179家上市公司完成定增,募集资金高达4368.5亿元,总规模超过IPO募资规模逾五成。2012年,A股市场共融资6323.11亿元。其中,155家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1060.39亿元;273家上市公司再融资5262.72亿元。“不给予股东回报的再融资如同催肥剂,吹大了虚胖的企业。”有专家评价说,“从理论上说,再融资成本高低由市场说了算,有前景的公司获得廉价资金成为扩张者与做大者;从实际上说,大股东一股独大、上市公司可以轻松获得便宜资金,他们可以凭借地位做大,而非业绩。这也是毁灭公司价值的开始,”孙建波说,再融资一旦再加码,必将加大市场的扩容压力。进一步对目前疲弱不堪的市场造成不利影响。许多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配股等方式募集到的资金,在使用上却又缺乏有效监督,而投资者因为缺乏回报,对市场“以脚投票”,纷纷逃离A股市场。因此,相对于IPO,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审核标准要宽松得多,因此,在严审IPO的同时,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的核查也不能松懈。深度解析:市场需要重塑信心可以说,作为重要的政策信号,有关IPO的任何消息都会引发大盘的“一惊一乍”。“一个股市涨跌的风向标不该是是否启动IPO。”业内人士表示。“其实,投资者并非不欢迎IPO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