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保密管理规章制度保密管理规章制度现如今,很多场合都离不了制度,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保密管理规章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保密管理规章制度1第一条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由局内统一购买,并建立台帐,登记配发。局技术人员负责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维修。第二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在非涉密计算机上使用。第三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带离本单位,确因工作需要携带外出的,须履行登记备案手续,并经单位负责人批准。第四条严禁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借给外单位或他人使用。第五条涉密移动存储介质需维修的,由单位技术人员送至有保密资质的'单位现场监修,严禁维修人员擅自读取和拷贝其存储的国家秘密信息。如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无法修复,必须按涉密载体予以销毁。第六条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存储任何涉密信息。第七条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不得连接涉密计算机。第八条不再使用或不能使用的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要及时上交局办公室,由技术人员对要报废的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进行进一步确认,并与领取时的类型、电子(产品)序列号、编号等进行核对,填写销毁登记表,经单位领导批准后,送有保密资质的单位进行销毁。第九条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销毁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规章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管理,依据上级保密委要求及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部室及所属单位(以下简称部门、单位)。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保密要害部门是指部门、单位日常工作中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和企业秘密的内设机构。保密要害部位是指部门、单位内部集中制作、存储、保管国家、企业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第四条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要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确定,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严格管理、责任到人、严密防范、确保安全。第五条各级保密机构要加强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第二章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确定第六条部门、单位的内设机构和场所,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的,应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和保密要害部位。涉及国家、企业秘密较多的矿处级以上领导人员办公场所,应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第七条集团公司管理部室以及经营承包处室、中介机构的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由各部门、单位确定,报集团公司党委保密委办公室确认。基层单位部门及所属单位的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由基层单位各部门、单位确定,报所在单位保密办确认,并报集团公司党委保密委保密办备案。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应按照标准和程序从严掌握。第八条各部门、单位应根据情况变化适时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作出调整,并按照本规定第八条要求报相应保密工作部门确认或备案。第三章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相关职责第九条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所在部门、单位保密委或保密办的职责是:(一)负责确定和调整本部门、单位的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二)组织制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三)与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保密责任书;(四)组织协调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进行涉密资格审查和保密教育培训;(五)定期检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管理和保密技术防范情况,解决存在问题,组织查处泄密事件。第十条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是:(一)确保国家、企业秘密的绝对安全;(二)结合本部门、部位的实际,制定具体的保密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三)与所属工作人员签订保密责任书,建立岗位责任制,把保密责任落实到人;(四)定期进行保密教育,使所属工作人员增强保密意识,掌握必备的保密知识和技能;(五)对所属工作人员辞职、调动、因私出国(境)申请提出意见;(六)对所属工作人员执行保密制度、遵守保密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七)定期对保密环境和涉密载体进行检查,及时消除泄密隐患。第四章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的要求第十一条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必须保守国家和企业秘密,维护国家、企业安全和利益,并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一)忠于祖国和企业,政治可靠、思想进步、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二)涉及国家秘密的,还要历史清白,社会关系清楚,配偶不得为非中国公民。第十二条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上岗前,应由所在部门、单位进行涉密资格审查。不符合条件的,不得在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第十三条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必须与所在部门、单位签订保密责任书。保密责任书包括应承担的保密责任和义务,必须遵守的保密纪律和有关限制性要求,以及需事先告知的事项和有关奖惩规定等基本内容。拒绝签订保密责任书的人员,不得在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第十四条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新录用、调入的工作人员,应在上岗前接受保密教育和培训。各部门、单位应定期对保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