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有机化合物常见的烃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认识有机化合物常见的烃学习教案.ppt

认识有机化合物常见的烃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收集方法【例1】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接着再用溴与之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在制备过程(guòchéng)中由于部分乙醇被浓硫酸氧化还会产生CO2、SO2,并进而与Br2反应生成HBr等酸性气体。(1)用下列仪器,以上述物质为原料制备1,2­二溴乙烷。如果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短接口或橡皮胶管均已略去):________经A(1)插入A中,________接A(2);A(3)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接________。/(2)在三颈烧瓶A中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反应管E中进行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zhèngquè)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反应管E中加入少量水及把反应管E置于盛有冷水的小烧杯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三颈烧瓶是浓硫酸跟乙醇反应产生乙烯的装置,所以A(1)中应插入温度计,A(2)中插入D(以便滴加浓硫酸、乙醇的混合物),A(3)连C(C装置是防止倒吸的安全瓶装置)。由于生成的乙烯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杂质气体(qìtǐ),所以C跟F相接,F再跟E相接,最后接到吸收瓶。三颈烧瓶中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和控制反应混合液的温度,所以应插入液面以下。由于液溴极易挥发,所以反应管E中要加入少量水,整支反应管E置于盛有冷水的烧杯中。/(2)乙炔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炔发生了________反应。(3)乙炔通入溴的CCl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炔发生了________反应。(4)为了(wèile)安全,点燃乙炔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炔燃烧时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乙炔的性质,A管位置的升降可控制管中水与电石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答案:(1)调节水面高度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C2+2H2O―→Ca(OH)2+CHCH↑(2)酸性KMnO4溶液褪色氧化(3)溴的CCl4溶液褪色加成(4)检验乙炔的纯度火焰明亮(míngliàng)并伴有浓烈的黑烟取代(qǔdài)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比较/♨特别提醒判断反应(fǎnyìng)类型时应注意,取代反应(fǎnyìng)是饱和烃的特征反应(fǎnyìng);加成反应(fǎnyìng)是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fǎnyìng)。【例2】下列化合物中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在光照下与溴发生取代反应(fǎnyìng)的是()A.甲苯B.乙醇C.丙烯D.乙烯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pànduàn)方法(1)有机反应类型的特征。①取代反应特征:A—B+C—D―→A—C+B—D。②加成反应特征:③消去反应特征:④氧化(yǎnghuà)、还原反应特征:a.氧化(yǎnghuà)反应:“去氢加氧”;b.还原反应:“加氢去氧”。(2)从键型变化的角度判断有机反应类型。针对(zhēnduì)训练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从有机物结构(jiégòu)的变化中理解有机物性质的能力。A项溴丙烷的水解属于取代反应,丙烯与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B项甲苯的硝化反应是取代反应,甲苯制取苯甲酸是氧化反应;C项的反应分别是消去反应和加成反应;D项中均为取代反应。答案:D内容(nèiróng)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