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结对子协议书大全(17篇)发表一篇总结,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还可以与他人交流心得。总结需要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路,了解总结写作的一些新颖和独特的观点。结对子协议书篇一时光飞逝,转眼间这学期的结对子工作又到了尾声,谈到差生的转化我深有感触。学生各异,爱一部分学生容易,爱全体学生,尤其是爱差生,就不太容易了。他们可能会给老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我们如果只对一部分学生施以爱心,而对另一部分学生毫无感情,不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而且会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这能不说是教师的失职吗?我们既要爱“金凤凰”,也要爱“丑小鸭”,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对待差生要以表扬为主,发掘其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差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促使他们身心全面发展。我结的这些学生是一个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经常抽烟,不爱学习,对父母的态度特别逆反,我为此多次批评、训斥,但都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呢?我决定改变方法,以表扬为主!于是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多表扬少批评,结果出乎意料,几星期后,这个学生开始有了进步,对家人的态度有所好转,被逮到抽烟的次数也少了,而且学习心态也与过去不大一样。“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孩子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我抓住适当时机,对他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便会在他胸中燃起一团团希望之“火”,激起他一股股奋发向上的力量,变成他前进的力量,使他们看到“明天的快乐”。我通过一学期和他的交流和教育后,我感到:差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他们虽然为数不多,但影响面大,破坏的潜在因素大。我们只有持之以恒,从点滴做起,以诚相见,言传身教,相信没有不被感化的差生。结对子协议书篇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一轮课改的实验分析,不断提高全校教师政治思想和教学业务水平,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新老教师特立协议如下:1、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新老教师都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事事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堂堂正正,为人师表。凡是要学生相信的,必须自己坚信不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不允许学生违反的,自己坚决不违反。2、老教师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年轻教师,搞好传、帮、带。热情主动帮助和指导新教师熟悉大纲,分析教材,改进教法、进修业务,经常为他们上示范课、指导课,每学期不少于六课。积极、主动地向新教师传授教育学生方面的经验,帮助他们提高班务管理能力。3、新教师虚心地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教育教学上的好方法、好经验,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主动请老教师指导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经常听老教师上示范课、指导课,请老教师听自己的汇报课,每学期不少于六课。4、新老教师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老教师要定期介绍传、帮、带的经验,新教师要及时汇报自己的工作的情况,每学期结束,新老教师要认真总结互帮互学的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存入档案。协约人:20xx年x月xx日结对子协议书篇三为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老班主任的经验特长,促进新班主任的迅速成长,职教中心学生处进一步落实了班主任结对子工作。在学校安排下,我与王月玲老师结成了对子,因为我俩都是施工班的,专业统一,有共同的教育对象以及专业方向。对于没有多少经验的我来说,向王老师学习取经能更好地取长补短,尽量减少走弯路,更好地上手工作,因此,在工作中我与王老师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努力使班级工作做得更好,使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逐步提高,下面总结一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以及取得的效果。一、师徒同心,分析方法对于一名新班主任来说,接手新班后最重要的是制定一套系统的管理班级的方法。新老班主任就像古时的师徒关系,一定要做到师徒同心同力,“师”要发挥出丰富的经验,毫不吝惜地帮助指导“徒”制定班级管理计划、选任最合适的同学组成班级干部队伍等等;“徒”也要大胆开展工作,不要缩手缩脚,要敢于提出新的管理方法,帮助“师”更新教育理念,共同磋商,分析出最适合建筑施工专业学生的班级管理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师徒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二、及时交流,取长补短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师徒之间要交往密切,以便于及时交流。比如跟班时可以相邀同往,去时一起谈谈晨会的重点内容,回来路上再谈谈各自班上的新问题新动向,共同探讨一下解决方法。或者对前阶段班级工作及时总结些经验教训,两班互相取长补短。这一方面,尤其是对于班级后进生转化工作最有帮助,一定要保证常联系常交流。王老师和我教的是不同学科,但我们经常探讨课堂教学艺术,共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想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其间王老师的钻研精神与对待学生的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