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挑山工挑着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原因。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懂得只有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话里的深刻含义,能从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教学方法:1、以读促思、以读促解。2、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泰山的风景。有什么感受?泰山虽然雄伟,但是我们游人要想登上泰山,只有一条陡直的山路。一、复习导入、引发质疑1、谈话激趣:同学们,泰山以它奇特的景象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但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来到泰山,更让他难以忘怀的并不是那雄浑的景色,而是一位挑山工。2、板书课题。3、谈谈对挑山工和作者的了解。4、对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这句话进行质疑。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重点句的质疑,既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二、品读课文、感知不同1、初读挑山工说的话,谈谈读懂了什么?2、学习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1)上山时负重不同。①体会沉甸甸。(播放课件)②指导朗读: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2)上山时路线不同。①什么是折尺形路线。②动笔在书上画一画折尺形路线图。③体会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3)挑山工一个劲儿往前走,游人走走停停。3、引读: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走着折尺形的路线,不声不响地从我们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我们前头去了。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思、画相结合的方法,感悟挑山工和游人的不一样,为下文悟理做好铺垫。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1、挑山工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理儿呢?请大家再读挑山工的话,说说感受到的理儿。(全班交流)2、理解它指的是什么?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运用知识迁移的原则,不仅让学生理解挑山工朴素的话语,还要理解其文字背后的含义。四、联系生活、拓展升华1、挑山工的精神只有作者需要吗?还有谁需要?2、教师总结,希望大家能用挑山工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前行。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挑山工的精神内化并激励自己前行,以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并了解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1、板书:挑山工2、本文中提到的“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人?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2)出声读生字并组词。(3)小组里说说这12个生字在读音和字形上应注意的问题。(4)班内交流(5)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泰()溜()货()衡()诵()杖()奏()留()或()横()颂()仗()超()肌()拘()耽()误()哲()抄()机()句()忱()吴()折()2、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间交流、班内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很不自然。如:明明在生人面前讲话一点也不拘束。意味深长: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琢磨、体会。如: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们,未来是你们的啊!”心悦诚服:悦,愉快。诚,真心。从心眼里佩服。如:听了妈妈的一番话,小强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憨厚:朴实厚道。3、辨析词义,理解词语。(1)近义词拘束(拘谨、约束)体味(体会)包蕴(包含、蕴含)晃悠(晃荡)(2)反义词拘束(洒脱)沉甸甸(轻飘飘)憨厚(狡诈)朴素(华丽)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生再读文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段意也就比较清楚了。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挑山工负担重、路程长,实际速度却比游人快。(概括地写挑山工。)第二段(第3-6自然段)写"我"遇到一个挑山工,证实挑山工的速度的确比游人快,并搞清了为什么会这样快的原因。(具体地写一个挑山工。)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启迪和激励了“我”。2、合并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课文,并能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学生练习通过合并几段段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为《挑山工》这篇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虽然身负重物,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