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字简化的一点思考.pdf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1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汉字简化的一点思考.pdf

对汉字简化的一点思考.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汉字简化的一点思考对汉字简化的一点思考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林荣钦【摘要】简化是汉字发展不可逆转的走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进行了两次汉字简化工作,第二次汉字简化出台后又被废止。但不能因为二简字的废止,就认为汉字的简化已走到尽头。汉字依然会在不失其文化内蕴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多个途径走向方便便捷。【关键词】汉字简化思考汉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在历史长河对简化的呼声亦一时高过一时。中,它在传承汉文化方面发挥着巨大功绩。与其它文字一样,汉纵观汉字的发展历史,简化是不可逆转的汉字走向,不能字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是人所共知的。汉字的缺点主要是笔画因为某些路障,就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不能因为二简字的废繁多,书写速度慢,不少字结构繁杂,难写难认。在汉字漫长的发止,就认为汉字的简化已走到尽头。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展岁月中,不断出现各种简化现象,使汉字的面貌发生了全新的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日变化。虽然这种简化不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但它却是汉字发益丰富,汉字日渐增多,使用汉字的机会增多,人们势必就会展的一个方向,也是汉字本身发展的特有规律。要求简便,汉字势必会朝着更加便捷的方向简化。这种便捷无过去封建统治阶级实行愚民政策,不愿人民掌握汉字,学非就是易识记、书写简单效率高。我们应当总结一简的经验,习文化,把简体字叫做俗体、别体、破体、省体、减笔、讹体吸取二简的教训,根据“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对一等,维护汉字的繁难性。封建统治阶级的正字运动,是竭力排些形体复杂难学难记的字形进一步进行简化,具体来说,可从斥简体字。本世纪初,我国掀起了一场要求以简体字作为汉字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规范的简体字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场运动才由群众的自一二简中的一部分简化字可以推行。行推动变成了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其结二简中的一部分简化字是根据一简中已简化的一些字或偏果是五、六十年代《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的公布旁进行类推的,这是在一简的基础上的进步。这部分简化字就可和实施,大半个世纪以来的简体字运动终于获得了成功,初步以推行。例如:确立了以简化字作为现代汉字的规范。1977年12月20日①“遼”一简已简化成“辽”,二简中将“潦、僚、镣、燎、寮”都《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公布,因其简化力度过大,论进行了相应的简化“了、亻了、钅了、火了、字”(笔者认为应将“潦”简化证不够充分,宣传不够得力,在缺乏社会基础的情况下,仓促成“氵了”,故认为二简中也欠妥当)。公布,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指责之声盖过了溢美之词。反②“歡、觀、”一简已简化成“欢、观”,二简中将“罐”简化成4、改变观念,“教师式学生与学生式教师”③生关系“教师式学生与学生式教师”。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观念的变革是巨大的。传统的教师角在这个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共享知识智慧也共色、地位、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无一例外都受到了巨大的冲享人生价值与意义,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击。传统教育的重点是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实不断变革和不断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也是际上,新的课程改革认为问题提出比问题解决对创造力培养更教育实践者们应有的行动和信念。如果本文对问题以及问题有有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关概念的辨析与思考能够对新的课程改革的推动有些许作用,造力,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对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重视与强调,也算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罢。教育工作者们是时候改变原有观念,树立起一种新的教育观,师生观了。参考文献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都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1〕王策三、孙喜亭,刘硕著:基础教育改革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这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给予、被动接受的关2005.1。系,而是平等、民主、自由、宽容、鼓励和帮助的“伙伴”关系。教师〔2〕俞国良、侯瑞鹤.问题意识、人格特征与教育创新中的创造力培养〔J〕.复旦教育论林.2003,1(4)不仅仅要“授业”,更多地要“传道”,引导激励学生思考;不仅仅〔3〕张天宝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教育者还应该是学生的的引导者。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和2003.6“对话”,在引导中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相遇也得到启发〔4〕张忠仁.问题意识的遗失及回归〔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3期和充实。“教师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总第152期)同时,也同时在教。”③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师942007年第4期(总第4期)海峡科学文教园地HAIXIAKE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