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期中试卷.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九年级化学上期中试卷.doc

九年级化学上期中试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不能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的是()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氧气变成淡蓝色液体C.缓慢氧化D.白磷自然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是混合物的是()A.水银B.冰水混合物C.过氧化氢D.啤酒3.过生日时,父母都会为我们买来精美的蛋糕,捅上漂亮的生口蜡烛.点燃后,让我们吹灭……我们学化学的第一个家庭小实验也是观察和描述蜡烛的燃烧。图示是实验中可以完成的几个步骤,请分析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要先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这是与平时点燃蜡烛的明显不同之处B.由①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外焰温度最高C.由②可见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D.由③可证明蜡烛是气体燃烧4.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下列物质可选用的(A.硫B.铁C.磷D.木炭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某固态物质受热变为气态,一定是化学变化C.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D.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13.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_____,举出两种净化水的方法____14.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取4条细铁丝,下端拧在一起,插在胶塞中,放在玻璃片上,上端分开成树枝形,将浸有酚酞试液的棉花团扎在“树枝”上制成“花树”,在玻璃片上放半小杯浓氨水,罩上大烧杯(如右图所示)。过一会儿,你会看到棉花团变红,由此,你可能得出有关分子的结论是,请列举1个生活中的现象24、氨气(NH3)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氨水。是一种碱。又已知碱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试回答:(1)一塑料瓶收集满的干燥氨气,向其中加入少量滴入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迅速盖紧瓶盖振荡,可能发生的现象是,(2)肖红同学为了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用特制的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并干燥,并且碱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氨气不是碱)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①向干燥石蕊小花上喷碱溶液。②向干燥石蕊小花上喷水③喷水后,放入干燥的氨气中;老师看后,认为方案还有缺陷。为了使实验更加严密,肖红还应补做的实验是;补做的试验目的是四.综合应用题(10分)2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从A~F中选择仪器装置: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氧气的实验装置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集气瓶内即将充满氧气时,要使集气瓶内充有尽可能多的氧气,应该如何操作?_____,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正”或“倒”)放在桌子上(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实验装置是________。检验集气瓶中是否已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4)实验室用硫化亚铁和稀硫酸来制取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则选用的气体实验装置是_______。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核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会发生改变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11.我县盛产马铃薯(俗称洋芋),马铃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少量生物活性物质。小铃和小薯在为H2O2分解寻找催化剂的探究过程中,惊奇地发现把新鲜马铃薯放入H2O2中,洋芋表面产生了气泡,这是什么气体?在反应中马铃薯起了什么作用?小铃认为该气体是马铃薯中的有机物与H2O2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小薯认为该气体是马铃薯中的酶使H2O2发生分解反应而产生的氧气,马铃薯中的酶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她们按照各自的假设作了如下设计:(1)小铃的设计,可选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是(填上图中装置序号),检验方法是;推测洋芋的质量会(填“增大”、“减少”、“不变”)。(2)小署的设计,可选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是(填上图中装置序号),检验方法是;推测洋芋的质量会(填“增大”、“减少”、“不变”)。12.小朋同学以木条为基本原料,进行了如下一系列的探究实验:(1)对木条组成的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法提炼点燃干燥的木条,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过一会儿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木条中一定含有元素。根据实验可以推出实验结论。继续把火焰靠近烧杯底部一会儿烧杯底部出现一层黑色物质木条中一定含有元素。(2)小朋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条燃烧产生的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下图装置进行实验。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小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木炭熄灭并冷却后,打开铁夹,并末发现倒吸现象。经认真分析小朋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②小朋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一种溶液,重复上述①实验,有倒吸现象,写出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小朋还发现倒吸的水末能达倒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1/5。原因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