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冻疮要“防湿”(主).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预防冻疮要“防湿”(主).doc

预防冻疮要“防湿”(主).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防冻疮要“防湿”(主)12月中下旬是高发期冬季,很多人深受冻疮之困。近期,关于治冻疮的话题亦是不断,网友们纷纷支招如何防治,“人群里的人”说自己用红辣椒外敷,有人说用生姜泡,还有说用萝卜切片外敷,最离谱的是用腌荠菜叶子外敷……那么这些民间流传的偏方是否科学有效呢?寒潮一来冻倒一片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陶承军教授介绍,冻疮主要是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引起,内因是某些人缺少运动、缺少营养、多汗、血管收缩障碍等。外用就是寒冷而引起的局部炎症损害,主要出现在手部、足部、耳郭、面颊等部位,虽然很少造成坏死、截肢等严重危害,但其所引起的瘙痒、疼痛却让人苦不堪言,且大多会年年发作。“每年冬天,我们医院都会收治2000—3000例冻疮患者。”陶承军解释,冻疮最主要的两个外因就是寒冷和潮湿,湿冷的气候最易引发冻疮,“江南的冻疮病人较多,而北方大多是冻伤。”寒潮无疑是冻疮最直接的诱因,“从历年的情况看,冻疮发病往往呈爆发性,一阵寒潮吹来,冻疮病人就爆满了。”陶承军说,去年就是如此,本来冻疮患者不多,下了几天雨雪,冻疮患者突然就急剧暴增。按以往的经验,12月中下旬是冻疮的高发期,市民要做好预防工作。莫轻信偏方“民间偏方治冻疮,有很大的区域、人群限制。”陶承军对偏方持怀疑态度,“有些偏方的确对部分人有效,但又对很多人无效,因此很难大规模推广。”偏方之所以称为“偏方”,就是因为它疗效的不确定性和适用局限性。“像用生姜泡,用红辣椒涂抹,这些偏方的目的都是为了‘活血化瘀’。”陶承军认为从药理上看,这些偏方和常用的中药制剂,差别不大,“我们配制的药剂(膏)中,也大多是红花等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但医生配置的药剂更注重搭配和温和,患者自己使用可能会出现用量过多,而产生过度刺激,甚至引起皮肤溃烂等副作用。还有一些偏方并没有中医根据,甚至可能是杜撰出来的。如荠菜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冻疮并不是它的适用症状。陶承军说,这些偏方也无法一一去研究,具体效果如何他也不能妄加评论。疑难杂症偏方多在皮肤病中,冻疮可谓是一大难治之症了。说起冻疮的治疗,陶承军表示目前还没有特效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都是使用护肤扩张血管的药物进行治疗,要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治疗才会起效,有的患者病情会一直持续到开春。“所以,治冻疮的偏方也很多”陶承军笑称,越是疑难杂症,偏方越多,如牛皮癣,他所知的偏方就不下十几种。“正因为这个疾病难治,所以大家都尝试很多不同的方法。”“如果有一种方法对冻疮有奇效,那医生都去用了,其他的方法自然就消失了,所谓的‘偏方’当然就少了。”陶承军建议市民,“虽然我个人认为偏方未必管用,但如果某个偏方简便易行容易获取,同时又没什么副作用,患者可以尝试一下,但注意不要在与其他治疗同时进行,以免降低甚至失去药效。”预防冻疮要“防湿”冻疮主要是由湿冷的因素引起的。冬季寒冷很难避免,因此,预防冻疮主要从“防湿”入手。冬季用“少水”护肤品冬季应该使用含水分较少的“油包水”或“纯油”的护肤品,避免使用含水分较多的“水包油”产品。一般来说,包装上会注明剂型,如果没有标注,也可以从名称上辨别,带有“膏”、“霜”字样的,多为“油包水”产品,而带有“露”、“乳”字样的,多为“水包油”产品。洗簌后及时擦干洗脸、洗手、泡脚后及时擦干,注意不要让皮肤带着水分直接接触户外的寒气。多运动、搓手加强手足四肢的末梢血液循环。儿童注意保持足部干燥儿童代谢旺盛,皮肤含水量大,微血管分布较多,且小儿多活泼好动,故出汗一般比成人多。再加上父母都会特别注重儿童保暖,往往容易造成儿童足部、内衣等的湿度较大,特别是学生晚间做作业时,长期坐着足部很容易形成循环不畅湿冷情况。这时,可用暖宝宝等保温。本报记者郑名智通讯员徐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