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第一篇: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文言知识总结一、文学常识1.《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一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且文学价值高。2.《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南朝齐梁时思想家,作品《陶隐居集》。3.《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水调歌头》。4.《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书庠,南朝梁文学家。“文章清拔有骨气”。《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5.《野望》作者王绩,初唐诗人。同为初唐时期的诗人还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野望》作品意境开阔,风格清新,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6.《黄鹤楼》作者崔颢,唐代诗人。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7.《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代表作《山居秋暝》《竹里馆》等。苏轼赞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精通佛学,人称“诗佛”。8.《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9.《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二、通假字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缺口。2.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3.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三、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2、素湍绿潭:湍,形容词作名词,急流。急湍甚箭:湍,形容词作名词,急流。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4、风烟俱净:静,形容词作动词,消散净尽。5、任意东西: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6、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拔。7、互相轩邈:轩,形容词作动词,向高处伸展。邈,形容词作动词,向远处伸展。8、横柯上蔽: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四、特殊句式1、实是欲界之仙都。判断句,省略句(省略主语)2、相与步于中庭。倒装句(状语后置,“于中庭”是状语)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倒装句(定语后置,“如吾两人者”是定语)4、急湍甚箭。省略句(急湍甚于箭)五、一词多义1、绝(1)沿溯阻绝——绝,隔断、阻断(2)绝巘多生怪柏——绝,副词,极(3)哀转久绝——绝,消失、停止(4)天下独绝——绝,副词,极(5)猿则百叫无绝——绝,消失、停止补充:(1)群响毕绝——绝,消失、停止;(2)妙绝于时——绝,副词,极2、自(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2)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3)自康乐以来——自,从(4)自以为大有所益——自,自己第二篇: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的特征(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穿越历史长河,世代相传,绵延不断。重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表现为“三性”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A、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原因:A、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A中华文化的构成中体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异彩纷呈。B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C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