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 专题四第一课积贫积弱的北宋.ppt
上传人:猫巷****熙柔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 专题四第一课积贫积弱的北宋.ppt

2013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件专题四第一课积贫积弱的北宋.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积贫积弱的北宋一、兵虚财匮1.根源宋初,赵匡胤把地方、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2.积弱(1)养兵政策:把编入军队,强壮士兵编入禁军,边塞大量屯兵。(2)守内虚外:禁军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3)频繁调动:禁军轮流驻守京城,“,将不知兵”。3.积贫(1)冗兵:北宋养兵政策,导致军队人数激增。(2)冗官:北宋实行一职多官制,并通过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3)冗费:除冗兵、冗官费用外,还有大兴土木费用、皇室开支,以及每年向辽、西夏交纳的“”。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宋史》卷二八四结合所学分析,“三冗”给北宋王朝带来了什么后果?提示:“冗官”造成北宋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且政府财政不堪负荷;“冗兵”使得北宋兵士虽多但不精,对外作战时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养兵负担沉重;“冗费”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入不敷出,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二、内忧外患1.内忧(1)原因:地主官僚和豪强兼并农民的土地,增加。(2)表现: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2.外患(1)宋辽之战:宋太宗两度出兵攻辽,都归于失败。1004年辽攻宋,宋胜,最后订立“”。(2)宋夏之战:①概况:1040年到1042年间,西夏对北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②结果:北宋屡战屡败,最后双方进行议和。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背景与的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迅速加深。范仲淹等有名望的大臣纷纷要求改革弊政。2.概况(1)主持人:范仲淹、富弼等人。(2)方案:向宋仁宗呈递《答手诏条陈十事》。(3)中心问题:整顿吏治。3.结果遭到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以及宋仁宗的动摇,“庆历新政”推行一年就夭折了。4.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一)明黜陟,按官员的政绩进行升迁。(二)抑侥幸,限制恩荫。……(八)减徭役。(九)覃恩信,主要是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法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裁汰内外官吏中老朽、病患、贪污、无能之人。范仲淹这一改革主张的中心是什么?这一主张的实施效果如何?原因是什么?提示:整顿吏治。最终失败。变革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最终失败。一、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有哪些?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是什么?1.北宋中期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2.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1)社会矛盾激化: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②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③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过于集中,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软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冗兵、冗官和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二、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是什么?(1)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2)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了新法。(3)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4)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特别提醒]庆历新政昙花一现启示我们: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改革才能成功。考查点[例]材料一: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忧。——《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探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它反映了北宋中期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2)综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仁宗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解析]最大限度地提炼材料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是回答历史材料解答题的两个重心。三则材料中提供了“冗吏”“内忧”“外患”及政府的财政问题等方面的信息,据此可以判断朝代和所出现的问题。至于问题出现的原因、对材料观点的评价和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主要还是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