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探讨【摘要】目的: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严把采购关,规范库房管理,完善科室使用制度,职能部门严格监管,加强医务人员一次性无菌用品安全管理使用知识培训。结果有效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购入,保证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避免了给患者带来的安全隐患。结论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关键词】设备部门;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疗过程,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促进了诊疗技术的发展,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但是,因生产过程、生产条件等不完善而导致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不能达到无菌、无热源等标准也为临床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同时医疗机构也存在着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不完善,违反使用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存在感染控制意识不强,这些引发医院感染的潜在隐患,将会导致严重后果。由此可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具从生产、经营到临床使用,用后处理等环节必须建立严格的标准和监督管理机制[1]。为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为临床提供重要保障,我院有关职能部门、设备部门和消毒供应中心加强了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质量监测覆盖率及执行力。从进货、验收、贮存、发放,到临床使用,回收处理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有效监管,做到了购进制度化,验收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现将我院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实施措施介绍如下。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质量及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健康、生命安全和感染控制。同时对社会及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医疗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加强其管理的规范化,并将其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一环,并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加强管理[1]。在进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和使用中,我们应牢固树立“零缺陷”观念,防患于未然。安全工程科学研究中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掌握与遵循这一法则,对高风险的医疗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规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具的生产和确保产品的安全使用,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有关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输血管等产品的国家标准,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规定了强制性要求。专门对医疗机构采购、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及其用后处理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我院在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中,职能部门首先加强全院医护人员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安全管理和使用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大监管力度。设备科和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流程:统一采购,索证检验,质量验收,建立帐册登记,规范贮存保管、发放、用前安全检查、发生不良反应追查问责、无害化回收处理。2规范化培训所有员工都应该接受培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严谨、慎独,保障临床需求。其次,要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一次性无菌物品规范化管理、消毒灭菌,预防医院感染等理论知识。质检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全面熟练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和操作规程,以便肩负质量检测及带教指导工作。由于一次性医疗用品在诊疗过程中涉及的科室及人员多,所以应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用后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危害性的认识,应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培训工作。3控制环节质量的管理对策严格控制产品采购采购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第一环节,也是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我院所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对购入物品首先进行索证检查,核验证件,要具有三证或质检中心出示的质量检测报告,这是决定物品是否符合资质要求能否购入的首要条件及关键步骤,若证件不全或过期,则说明生产企业或经营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应严格把关,对证件齐全的无菌物品应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查验每箱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生产和灭菌批号及灭菌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无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医院。规范库房物品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应确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验收、贮存保管、发放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应有专人负责并建立登记帐册,认真登记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型号、批号,做好出入库、发放、回收登记,随时掌握各科室物品使用动态需求,设置合理的库存量,避免超量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