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专题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M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专题培训课件.ppt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专题培训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学感知:阅读教材P7-8“观察细胞”板块,思考以下问题。5、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步骤。(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6、观察大肠杆菌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思考:与之前观察到的细胞图片有什么不同?7、科学家根据什么细胞分为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8、以蓝藻为例,从宏观和微观具体说明原核生物的一些具体特征。9、细胞核与拟核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拟核的成分是什么?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9、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分析总结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点。红细胞、白细胞显微镜的相关使用问题一、显微镜的类型: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极限达0.1微米,国内显微镜机械筒长度一般是160mm。电子显微镜是在1926年,被汉斯·布什发明出来的。二、光学显微镜的结构(1)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2)机械部分:镜座、镜臂、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镜头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般使用程序: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1)取镜安放:从镜箱里取显微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其轻放在实验台上,略偏身体的左侧,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7厘米。(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左眼从目镜中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暗淡时用凹面镜,光线较亮时用平面镜,直至视野明亮、均匀为止。(3)低倍镜观察:先上升镜筒,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央,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从侧面观察,使物镜接近标本但不接触玻片,左眼对准目镜进行观察,右眼睁开,用粗准焦螺旋缓慢升起镜筒,直至看到物象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温馨提示:观察结束后,用绸布擦拭显微镜上的污物,用擦镜纸擦拭镜头;转动转换器,把物镜转离光轴;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到最低点;转动反光镜让其竖立中央,将显微镜放回镜箱。四、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这里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六、各类镜头的特征七、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关系(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八、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为:倒立放大的虚像。如“P”成的像为“d”,“b”成的像为“q”,可概括为:上下颠倒,上下相反。故物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在视野中,若像偏离中央,要使像移到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即是像偏离的方向。九、判断显微镜污点存在位置的方法(1)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反光镜或者装片上。(2)移动装片:①污物移动,则在装片上。②污物不动:a、转动目镜,污物移动,在目镜上;b、转动目镜,污物不动,在物镜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2、统一性注意:(1)蓝藻等原核生物虽无叶绿体,但细胞内含光合色素(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2)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中均具有核糖体,不能将有无核糖体作为判断某单细胞生物是否为真核生物的依据之一。(3)病毒既非真核生物也非原核生物。细胞学说1、内容:(见教材)2、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3、总结:并非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它的建立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