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习能力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学习能力就比如是“渔”,是学习的本领,而学习成绩就比如是收获的“鱼”。对孩子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只要掌握了打渔的本领,何尝捕不到鱼呢?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学能力培养最能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自学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需要父母及早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养成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保护,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孩子就难以养成独立的性格。所以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习探索,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使他具备发展的基本素质,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专家支招: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可使孩子终身受益,但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父母用科学的方法、恒久的耐心长期坚持,主要做法包括:1、培养孩子学习钻研的兴趣。父母需要悉心观察,要千方百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好奇、好问。求知,引导孩子多思好问,鼓励孩子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辅导孩子利用多种方式去探究,或者利用工具书、或者自己潜心思考、或者在网上搜索、或者去图书馆查询等,让孩子体会到攻克难题后的喜悦。2、多用启发的方式来指导孩子,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全权为孩子操持,要鼓励孩子自己进行学习安排,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积极思考,在生活中也可以和孩子经常进行讨论、探讨,让孩子去感悟、领会、理解、掌握。3、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孩子享受到成功感。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以避免孩子产生挫败感而产生对学习的厌倦和畏惧情绪。父母绝不要不责怪孩子笨拙,不呵斥孩子无能。父母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4、要教育孩子和同学互帮互学、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只有虚心互学,在和同学互相探讨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学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奠定较深厚的功底,而与同学分享学习方法的过程,也有助于孩子人际交往和人格魅力的培养。家长经常会为孩子作业或考试粗心而烦恼甚至气恼,有时按捺不住火气,就会对孩子大发雷霆,但事实是,任家长苦口婆心一次次教导和训斥,孩子却像是着了魔似的屡教不改。其实孩子的“粗心”并不是简单的一时疏忽,还有可能隐藏着不为家长所知的复杂原因,只有找到这些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克服这个毛病。童童考试总出错,原因可能有:一是过于自信,对自认为很简单的题目比较轻视,看题不仔细造成解错题意,或运算马虎导致结果错误。二是太看重考试,心情紧张,容易引起头脑空白,无论简单题还是难题,解答时都有可能出现偏差,等考试结束时再回头去想,才“豁然开朗”,但为时已晚。三是感统协调能力不太好。有些孩子眼睛看到的、心里想着的和手里写下的可能会不一致,这就是感官统合能力有欠缺,导致考试时总出一些小错。四是学习知识不扎实、心绪比较浮躁,表面上已经掌握了,实际上并不牢固,作业或考试时就会出现短暂的思维模糊,再加上平时马虎惯了,当然会影响答题的准确性。针对这几种原因,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一克服。【金战支招】首先,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学习时,注意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写作业时注意力集中,心情不要浮躁,作业力求答一道对一道,养成答后检查的习惯,及时改正发现的错漏,如果忽视检查,最后家长发现作业有错的,可以给以一定的惩罚。还要养成仔细观察和认真推敲的习惯,如分辨词形相近的英文单词、区分意义相近的数学概念、区别汉字中的近体字等等,只有认真成习惯,考试才不会掉进出题人的陷井,才不至于总在事后后悔。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考试。考试其实就是一次作业,只要平时都学会了,作业都能做对,那么考试就不会有问题,如果太在乎考试的结果,怕考试时出错,反而更容易出错。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考试结果的过高期待,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轻松上阵才能考出好成绩。如果孩子在考试中还是出了点小错,家长也要安抚孩子,其实孩子自己心里更难受。再次,可以帮助孩子做眼、手、心的统合练习。现在有些教育机构也有这样的训练,如果孩子确实在这方面有欠缺,不妨带去接受这样的训练,对克服出错的毛病会有好处。家长也可以在家帮孩子做这样的练习,比如看图说话、听写、练习等等,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事情,如写毛笔字,缝纽扣、串珠子等,都可锻炼孩子眼、手、心的协调能力。最后,要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孩子谨慎有序的好习惯。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锻炼他们的责任心和秩序感,做事不敷衍了事,做作业和考试时才不会粗心大意,才不会漫不经心。很难想象一个万事不放心上、做事丢三落四、拖拖拉拉的孩子能在考试中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