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旅游景区环境质量的适宜性评价与环境标准建设价值:是指环境能满足主体某种行为的程度,即经济学中的效用价值.评价的主体不同:需求方向和兴趣不一样--相同的环境质量可能出现不同的评价结论.分析:环境质量识别(评价客体)--人类社会(评价主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行为.人类发展行为:层次---战略层次,政策层次和技术层次;类型---行业细分;范围---地域空间大小;时序---发展阶段.2.旅游景区环境质量评价(TEQA)对旅游景区的环境进行的专门性价值评估.主体行为--旅游活动;客体--旅游环境.旅游环境质量的价值: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环境质量是否能够带来旅游者的满足(用满意度指标表示).对上述价值进行量化分析(或定性分析)的过程--TEQA.TEQA--旅游环境的适宜性评价--旅游活动的适宜性评价.TEQA-旅游环境的适宜性评价内容:★作为旅游对象的景观要素的美学质量分析(旅游资源评价)★作为自然背景生态环境要素的质量评价(旅游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作为人文背景的社会文化要素的质量分析与评价(旅游社会软环境质量评价)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景观美学评价旅游资源派学者--地理学者:郭来喜,尹泽生,陈传康,郭康,卢云亭,保继刚,吴必虎,俞孔坚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国外:单性评价和实验性公众评价俞孔坚,风景资源评价的重要学派及方法,青年规划师,1988学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心理认知学派--现象学派(经验学派)研究人员构成:地理--生态--心理和行为科学--风景--森林等多领域.自然背景要素的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人员:多为环境科学工作者.多为某种开发需要而进行的简单分析.重点--旅游开发行为的环境影响评价.社会文化环境要素的研究多为旅游学者和管理者关心的内容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软环境《导游服务质量》GB/T15971-1995《旅游汽车服务质量》GB/T002-1995《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16766-1997第二节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的旅游适宜性评价与环境标准设计1.目的:硬环境—自然生态环境通过生态环境的旅游适宜性分析,探讨旅游景区自然环境质量的社会-经济意义,判断这一环境状态是否适宜于旅游开发,是否适宜于旅游活动,从而寻求硬环境瓶颈;并通过本底状况的调查分析为下一步进行的旅游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评价程序和方法:1)旅游区性质定位和区域界定首先--确定区域环境为自然旅游景区?历史人文景观景区?人造景区?其次--二级分类:山岳型水景型山水型特异风光型古城型大都市型海滨型古典园林型人造主题园型最后—认定主体旅游形式—观光型度假型娱乐型综合型特殊型2)评价指标评价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包括:构景生态要素和环境要素构景生态要素:与自然景观形成密切相关的内容—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环境要素:狭义的环境质量要素--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固体废弃物.不同类型的旅游地指标:山岳型旅游区评价指标:(1)植被覆盖率;(2)生物多样性;(3)大气环境质量;(4)噪声;(5)地表垃圾;(6)水环境质量;(7)建筑物形态,体量和美观度(8)山体造型敏感指标:植被覆盖率,植物种类,多样性海滨旅游区评价指标:(1)海水水质(2)空气质量(3)绿化指标(4)植被形态(5)建筑形态(6)日照指数(7)空气温度指数(8)沙滩质量(9)固体废弃物(10)噪声敏感指标:海水水质,气候适宜度水景型旅游区(江河,湖泊,瀑布)评价指标:(1)水质;(2)沿岸植被;(3)空气质量;(4)建筑景观质量敏感指标:水质生态型旅游区(森林,草原等)评价指标:(1)植被覆盖率;(2)植被类型与种类组成;(3)动物种类与数量;(4)空气质量;(5)地表建筑;(6)地表垃圾敏感指标:植被风景旅游城市评价指标:(1)空气质量;(2)噪声;(3)绿化指标;(4)建筑形态;(5)地表清洁指数;(6)地表水质敏感指标:空气质量指数噪声污染指数主题公(乐)园评价指标:(1)建筑形态;(2)地表清洁指数;(3)绿化指标;(4)地表水质;(5)空气质量;(6)噪声指数敏感指标:建筑形态绿化指标地表清洁指数3)环境监测与生态定位上述指标是取得量化数据的关键.借助仪器监测环境要素的污染指数;调查污染源;借助生态定位调查方法和仪器对生态要素(重点是动植物)进行判别,取得量化指标.通过社会心理的公众评价等手段取得建筑形态等人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