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老子“大巧若拙”的美学分析摘要:“大巧若拙”是老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哲学美学命题,这一命题着重凸显“巧”和“拙”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一种古朴、天真、自然而然之美。本文试图通过对“巧”与“大巧”、“大巧”与“拙”的概念进行深入辨析,进一步揭示“大巧若拙”的美学内涵。关键词:巧;大巧;拙;大巧若拙“大巧若拙”见于《老子》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在中国古代艺术领域,“大巧若拙”常用来讨论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是老子辩证美学观在艺术领域的集中体现。一、“巧”与“大巧”关于“巧”,《说文解字》解释为“巧,技也,从工,丐声。”即技艺高明,精巧。《墨子·鲁问》中有“利于人,谓之巧。”马融《长笛赋》中有“工人巧士”一词,李善注“巧”为“智巧”。这是“巧”的一般语义,也是其本义。儒家经典中也提到“巧”,如“巧言令色,鲜以仁”,杨伯峻先生释“巧言”为“花言巧语”,引申出了另一含义,即“华而不实的语言”,或者“巧诈的言语”,具有否定色彩。道家哲学彻底否定“巧”。《老子》第五十七章:“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伎巧”即“技巧”,又有“智巧”、“机诈”的意义,老子把工艺技巧、智巧认定是社会祸乱的原因之一,他要求废除工艺技巧。不仅是“巧”,老子将“圣”、“智”、“仁”、“义”、“利”这些与文明社会有关的事物一律排除在外,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第十九章),庄子的立场和老子一致,《庄子·大宗师》描述“道”:“齑万物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庄子以“道”的神奇来反衬“巧”的拙劣。老子反对“巧”,和他基本的哲学美学观不无关系。老子生活在中国原始氏族社会分崩离析的时代,原始的民主和人道精神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对抗,老子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现状,并将社会的祸乱归因为文明和礼教。他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破坏了原始社会天然合理的朴素状态,从而造成社会混乱,要消除混乱,必须以“无为”的原则代替“有为”。只有做到“无为”,尊重自然的本性,才能成就一切事情,真正做到“有为”,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不仅如此,老子将“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上升到哲学高度,得出“道”的哲学论断,在老子哲学中,“道”无处不在,它能化生万物,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和归宿,“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老子》第二十五章)并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的根本特性不是别的,正是“无为而无不为”,是无目的又合目的的,在此基础上,他推崇一种自然而然的美学观,把自然、无为看作是“道”的最高境界,也是美、艺术,和一切人类活动的基本准则。清楚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美学观,就不难发现,老子并不是一味地反对“巧”,反对工艺和美,关键在于,老子对“巧”有一套自己的欣赏和评判体系。在他看来,一般的社会技巧性的活动破坏了事物的自然本性,是小巧,人为之巧,因此,他反对的“巧”是一切破坏自然、自然物规律和本性的人为的活动。老子绝不是“巧”的否定者,只是他推崇的是更为精深、更具丰富内涵的“巧”,是一种合乎“道”的本性和规律的“巧”,他称之为“大巧”。什么是“大巧”呢?在此,首先了解“大”在道家哲学和美学中的特殊内涵。“大”在《老子》中基本上有三种用法。第一,与“小”相对的“大”。如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十五章“智慧出,有大伪”,均指“大小”。第二,“大”是“道”的属性。《老子》第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王弼注:“夫名以定形,字以称可。言道取于无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最大也。吾所以字之日道,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其所由,则系于大。有系则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日‘强为之名曰大’”老子意在说明“道”具有普遍性和无限性,而“大”正好具有无所不包、超越的含义,既有有限性又有无限性,因此老子用它来指称“道”,拓展了“大”的内涵。第三,“大”与“天”、“美”相关联。从字形来看,“天”由“一”和“大”构成,此外,“大”源于道,是对道的形容,指道的感性显现,因此“大”又具有美的涵义。儒家经典中提及“大”时就将其与“美”相联系。和“美”相比,“大”的层次更高,具有含蓄性和超越性的特征。由此可见,“大巧若拙”中的“大”是老子用来指称“道”的专用词,“大巧”即“道”之巧。又由于“道”具有“无为而无不为”的特征,内在地遵循无目的而合目的的自然规律,因此,作为“道之巧”的“大巧”就不是日常意义所指的“技巧”,而是不露痕迹的“天巧”,是巧中之巧。又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