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美丽****ka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0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吉林省延边州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西周初年,商纣王儿子武庚的叛乱被平定后,商族的公社组织并未被拆散,仍由原来的公社首领来统率,宗族组织和他们的风俗、习惯等均被保留下来,但他们要服从周王国的法令。西周的这一做法A.沿袭了商朝统治办法B.有利于稳定西周的统治C.埋下了商族复国的隐患D.消除了各部落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武庚叛乱被平定后,西周统治者并未采取强制措施解散原商代的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只是要求其服从周王国的法令,这样有助于缓和商朝遗民族群和周政权的矛盾,有利于维护西周统治,B正确;题干未列举商朝做法,因此无法判断西周是否沿袭商朝做法,排除A;C不符合史实,商族并未复国,排除;题干仅仅涉及到商遗民,未涉及他、其它各族,而且当时是国家形式,而非部族统治,排除D。2.隋初沿袭前代的州、郡、县三级制,但造成“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形。于是隋文帝废除郡级机构,并州县,地方各级官吏统由尚书省的吏部负责选任。这些举措A.废除了秦创立的郡县制度B.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C.提高了尚书省地位D.使皇权得到空前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隋朝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层级,而且地方各级官吏统由尚书省的吏部负责选任,这样有助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正确;隋朝并未废除县制,排除A;题干与尚书省的地位无关,排除C;题干涉及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与皇权无关,而且隋朝皇权也并未达到空前加强的程度,排除D。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根据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原则,宣布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政治权利,以及居住、信仰、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这些措施A.有利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B.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C.使广大民众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利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南京临时政府承认人民有基本的政治权利和基本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进而促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A正确;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并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排除B;C中广泛夸大了民主政治权利的范围,而且《临时约法》中涉及的享有民主政治权利的是资产阶级而非广大民众,排除;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帝制而非封建制度,排除D。4.“它的设立是统治者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变革。皇帝通过它,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材料中的“它”是A.西汉的“内朝”B.唐宋的政事堂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皇帝通过它,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反映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正确;西汉的“内朝”削弱了相权,但并不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故A排除;唐宋的政事堂与明朝的内阁也加强了皇权,但同样不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故B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皇帝通过它,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军机处的性质与作用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5.如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中相当数量的进士出身“三代不士”家庭,即便父辈是官员的,也多是等级低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科举制使很多出身比较低微的人进入仕途,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B项符合题意。仅凭“进士出身统计”不能得出科举制度废除了世代享受特权的贵族体制,也无法得不出科举制在“制度”上走向成熟,更不能得“考试”是做官的必经之路,ACD三项错误。6.公元前399年,由500名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初审投票以280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但在苏格拉底的脱罪辩护后,复审投票反而以360票判苏格拉底死罪。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民主环境下缺乏言论自由B.陪审团在司法审判中缺乏公正C.人文精神被民众广泛接受D.直接民主有“暴民政治”之嫌【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苏格拉底的脱罪辩护后,复审投票反而以360票判苏格拉底死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形成“暴民政治”,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雅典民主环境下缺乏言论自由,故A项错误;陪审团缺乏公正,也说明了直接民主容易形成“暴民政治”,故B项排除;人文精神与判苏格拉底死罪之间没有联系,故C项错误。故选D。7.对近代欧美法制建设产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