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物体浮沉的条件》教学设计07071414沈燕一、教材分析“物体浮沉的条件”是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教材第一章第五节“水的浮力”的第二课时。本节内容是建立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也是对浮力知识的一种应用,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由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物体浮沉的条件,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节内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具备浮力概念、受力分析、压强、二力平衡等知识,初步掌握了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浮力问题的方法,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学生便于理解本节课的内容,也加深了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为以后解答较为复杂的浮力问题打下了基础。初二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观察归纳能力,但其思维方式还趋向于形象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体浮沉的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2.会用物体浮沉的条件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浮沉现象;3.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过程;2.学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解决科学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作实验,锻炼动手做实验的能力,提高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究、归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理论联系实际,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获取更多科学知识的渴望。四、重点难点(一)重点物体浮沉的条件是分析各种浮沉现象的基础,所以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及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二)难点物体浮沉条件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利用物体浮沉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浮沉现象。五、教学用具玻璃水槽,石块,塑料块,泡沫块鸡蛋,透明玻璃杯,食盐,橡皮泥,塑料吸管,密度计,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巩固旧识请同学回答上节课所学的知识:1.浮力(1)概念: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向上托的力;(2)方向:总是竖直向上;2.阿基米德原理(1)公式:F浮=G排=ρ液gV排(2)浮力的大小只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设计意图】简单复习上节课有关浮力的知识,为这节课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做铺垫。(二)创设情境,引发探究在玻璃水槽中装三分之二的清水,分别将石块、塑料块、泡沫块放于水面以下同一高度,然后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现象。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一:……学生二:……此时教师应边演示边向学生解释容易混淆的几个状态:(1)泡沫块会缓慢向上运动,这种状态称为“上浮”;(2)泡沫块上浮到一定的位置后,最后会静止,一部分体积浸没在水中,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水面,这种状态称为“漂浮”;(3)石块会向下运动,这种状态称为“下沉”,石块最后会下沉到容器底部;(4)塑料块会停留在水中任何深度处,这种状态称为“悬浮”。请学生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实例,增加感性认识。教师提出第二个疑问:石块、塑料块、泡沫块在水中受到浮力了吗?(大部分学生会说受到了,小部分可能会有别的意见)教师再次追问:既然三者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三种不同的状态呢?进一步讲,物体的浮沉是不是受某些条件控制的呢?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们来进行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分组自己进行实验,教师从旁指导。操作内容:在透明玻璃杯中放入适量清水,以放入鸡蛋后水不溢出为宜,不断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并搅拌,观察现象。教师请同学按小组回答看到的现象及原因。(重点引导学生对鸡蛋进行受力分析,并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鸡蛋受到浮力的变化,再从运动状态出发,分析、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一:……学生二:……(教师及时表扬答对的同学,并鼓励没答对的同学)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当F浮>G鸡蛋上浮;F浮=G鸡蛋悬浮或漂浮;F浮<G鸡蛋下沉。即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F浮>G物物体上浮;F浮=G物物体悬浮或漂浮;F浮<G物物体下沉。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也会知道: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根据物体浮沉的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的表达式可进一步进行理论推导,得出如下结论: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上;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的任何深度里。【设计意图】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