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第二课.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1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历史选修4第二课.ppt

历史选修4第二课.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历史发展的轨迹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他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实现“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曾出现了开皇之治。但仅仅到了他儿子隋炀帝杨广的时候,隋朝便也步了秦朝的后尘,二世而亡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实行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立功沙场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玄武门之变(626)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玄武门之变(626)唐太宗刚继位时的国力: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纳谏》几年之后的国情:“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得国家面貌迅速发生了变化?“贞观之治”到底是什么样子?二、贞观之治(627-649)贞观之治的表现----贞观政绩流芳千古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贞观政要·择官》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资治通鉴》卷194“广开耳目,求访贤哲”——《资治通鉴》“房谋杜断”魏征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贞观政要·务农》“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唐律》比《隋律》减少160条死刑条款。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唐朝科举考试考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唐朝统治者一般要组织新科进士,在京城长安参加曲江国宴,并在雁塔题名.贞观政绩五--民族关系方面:总方针: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①设置羁縻府州: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可以世袭。后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②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天可汗”,他们的后嗣由唐册封。③设置管理机构:唐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④和亲: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文成公主带去种子、工匠、书籍和冶金技术、中原文化。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关系。“夷狄中华,朕爱如一”回纥评价:①唐朝: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有利的条件。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②少数民族: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①友好的对外政策:设立专门机构鸿胪寺接待外宾;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对各国使者,以礼相待;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商业中心)②开放的文化政策:佛教更加广泛、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高僧玄奘去天竺取经;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朝鲜、日本深受汉文化影响。五、晚年的骄奢和反省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2、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历史上的历史评价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