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作品赏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doc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外新闻作品赏析一、消息新闻篇知会乡人民,不必惊慌,如我兵到,俱公平交易,断不淫污抢掠。(1644年2月16日,于成都·昌平)今报:……皇上统领大兵三百五十万,七月初二日从长安起马,三路行兵,指日前来。先恢剿宁武、代州、大同、宣府等处,后赴北京、山海,剿除辽左叛逆官兵。尽行平洗。顺我百姓,无得惊遁。永昌元年七月初七日。(1644年8月8日于大同)(转引自方汉奇、陈业勋、张之华编著《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内部版,)古代中国有过大小几百次反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和统治的农民起义。在发动群众和对敌斗争中,起义部队都非常重视宣传工作。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他们还没有可能出版报纸,但是已经知道运用和报纸相近似的工具和方法进行革命宣传。明末农民起义军开始广泛地利用揭贴进行宣传。这些揭贴有誊写的也有印刷的,类似传单,对敌人有很大的精神逼迫作用。这种宣传方式在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并把它发展成为旗报和牌报。旗报以布为之。排报以质轻和便于携带的方形木牌为之。上面除一般的鼓动口号之外,还写有起义军的政策、法令和最近战报。上面所引两例牌报,都是李自成部队发出的。前者是李自成从成都昌平发往北京及其附近各县的牌报;后者是李自成部从大同发往河北北部各地的牌报。旗报和牌报从起义部队中发出后,即由专人持往敌后,供各地人民传阅。当时还在明朝政府统治下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苏等省,都曾发现过农民军的旗报、牌报。旗报、牌报突破了封建政府对农民起义新闻的封锁,报道了起义军的战果,宣传了起义军的“免赋”“均田”等政策和严明的军纪,促使农民踊跃加入起义队伍。这些宣传品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已经与近代、现代的报纸相去无几了。李自成的大顺政府在进入北京后,曾经设有类似明朝政府通政司之类的机关——知政司,专门负责政府文报的发布工作。如果不是由于局势的逆转(大顺政权在北京只待了一个多月就撤退了),他们是会创办出自己的报纸来的。是日早,乘舆出清乾宫。有男子伪著内使巾服,由西阶下△(代表皇帝)而前,为守者所执。索其衣,得刀剑各一,具缚两腋下。诘之,供道其姓名为王大臣,系武清人,余无言。司礼监太监冯保奏△,奉旨下东厂究问……(转引自《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这条消息载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正月十九日的京报上。中国古代报纸“邸报”虽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距今一千多年,但满篇都是皇帝的诏书谕旨,起居言行,宫廷琐事以及法令、公报,大臣的奏章诉折,官员的升降调动;谈不上是今天所说的新闻。十六世纪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者允许民间案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监督下翻印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发售。这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故这些报纸被通称为“京报”。大部分报房京报是用雕版印刷的,也有手工誊写的,崇祯十一年(1638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京报的内容虽大部分与邸报相似,但偶尔也刊登一些由报房探报人采写的材料,如这一篇就是。但因字迹缺损,语焉不详,与76年后英国报纸上关于英王查理一世被处决的报道相比,就显得简陋得多了。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气涌起,屋室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至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三四里,周围十三里,尽为齑粉,屋以数万计,人以万计。王恭厂一带麋烂尤甚,僵尸重叠,秽气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伤心惨目,笔所难述。震声南自河西务,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状,举国如狂。象房倾圮,象具逸出。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合科道意火药局失火,缉拿奸细,而报伤甚多,此真天变,大可畏也。(转引自《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第304-305页)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5月30日)北京王恭厂火药库爆炸,这个月的京报上详细报道了这起事件。这里节录的是报道的首段。以下各段,具体描述了事件发生前后的许多情况,绘声绘色,其中也不乏荒诞无稽的内容。全文2000多字。这在当时的报刊上,这已是很为罕见的长篇报道了。从引述的这段文字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为什么等新闻要素交待得十分清楚。看得出作者在采访上下了相当工夫。但这样的文章,在古代报纸上如风毛麟角,并没有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新闻体裁。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食。始始于酉时约六刻,复原于亥时约初刻之间。若是晚天色晴明,呷地诸人俱可见之。(刊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第二期,转引自《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从1815年到十九世纪末,外国人在中国一共创办了近二百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我国报刊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几乎垄断了我国当时的新闻出版事业。这是他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