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文化文学常识.ppt
上传人:春景****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考专题复习——文化文学常识.ppt

中考专题复习——文化文学常识.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复习专题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8年版)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句中的“文曲星”,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B。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一、文化常识(一)节日、节气、历法(一)节日、节气、历法中国传统节日1、【春节】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传统习俗:舞龙舞狮、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拜年贺喜。2、【元宵节】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传统习俗:吃元宵(南方吃汤圆)、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放天灯等。3、【清明节】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传统习俗:扫墓、踏青、祭拜祖先、怀念故人等。4、【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农历五月初五。传统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花和菖蒲。5、【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传统习俗:赏月、祭月、观潮等。6、【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传统习俗: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7、【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晚上。传统习俗:人们会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守岁”,零点之时燃放烟花爆竹等。“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速记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历法纪年(二)教育礼仪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1)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2)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员。(3)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5)三元及第:(6)四大书院:古代年龄称谓襁褓:孩提:垂髫:始龀:总角:豆蔻年华:弱冠:而立:不惑:天命:耳顺、花甲:古稀:耄耋: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七八岁。总角:幼年泛称。垂髫:指儿童。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弱冠:二十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七十岁。耄耋:八十、九十岁姓名文化礼仪用语敬词(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1)对将帅的尊称是麾下,称别人的学生为高足。(2)一般情况下,出于礼貌和尊敬,应称对方字或号,如称李白为太白,称苏轼为东坡。(3)对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敬称有“令”“尊”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令兄(对方的兄长)、令弟(对方的弟弟)、令侄(对方的侄子)。“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府、尊君(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对方)、尊意(对方意思)。(4)称籍贯、官名、官地、排行等:出于礼貌的尊敬,称呼对方应避免直呼其名。如称王安石为王临川,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柳州,称张籍为张十八等。(5)年龄的称谓贵庚(问人年龄)、高寿(问老人的年龄)、芳龄(问女子年龄)谦词(表示自谦的称呼)孤、寡人、臣、卑职、愚、不才、鄙人、内人、舍弟、家父等。交际用语交友称谓初次见面说“”;等候客人用“”;求人原谅说“”;请人帮忙说“”;托人办事用“”;请人指点用“”;赞人见解用“”;发表见解称“”老人年龄问“”;客人来到用“”;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求人原谅说“包涵”;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发表见解称“拙见”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____”;看望别人用“____”;请人勿送用“____”;麻烦别人说“____”;求给方便说“____”;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