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语文总复习6:文化文学常识编稿老师:王胜华责编:谢华要点梳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考查还将继续,为此我们复习时要加以梳理识记,并适当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要求: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明确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当然离不开对文学作品特别是名著的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著的文化文学常识,是必不可少的考查亮点。关于新课标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名著作品,将在下一专题分述。文化文学常识是中考积累与运用的常考内容,从内容上看包括四个方面: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重要作家的作品与出处;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与写作目的。近年来文学文体常识题的命题有以下特点:①试题涵盖量逐年增加,难度增大。②命题的范围由教材课文中出现的作家作品扩展到课外推荐的名篇名著。③考点由常规的作家作品名称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④体裁常识题以小说、散文、诗词为主。从题型看,主要是客观选择题,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主观题,以及开放题,还会超出课本,拓展到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中去,为此要注意平时的阅读积累。考点解析近年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查的试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外国作家的国别及作品;2.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的出处及主要人物;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及文化常识;4.了解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性格。题型示例一(2010辽宁朝阳)下列作家、作品、体裁或国别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老舍——《骆驼祥子》——小说B.冰心——《繁星》——诗歌C.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法国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答案:C解析:该题是文化文学常识一种基础的考查题型。就是将作家、作品、国籍(或朝代)、体裁等一一对应,选出搭配正确或错误的一项。要求是考生平时注重识记与考前注重归类整理。该题C项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搭配有误。题型示例二(2010辽宁大连)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和冰心的散文《谈生命》,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B.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醉翁亭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C.从表达方式角度,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都是叙事诗。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文学常识的判断。从国别上说,既有中国,也有外国的;从时间上,既有古代文学组品,又有现当代文学作品;从内容上看,既有作家及生平介绍,又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考查。总之,表述性的选择题要求是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识记过关。范仲淹的作品《岳阳楼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作品。B项表述错误。题型示例三(2010湖北黄石)下面诗句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我国的四个传统节日,按节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A.②③①④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①③④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诗句背后的节日时间的排列顺序,首先要明确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属于文化常识的考查。做此类题,首先要明确每个诗句写的什么节日,其次对节日时令要清楚,最后排序判断。①句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②句出自杜牧的《清明》,显而易见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的清明节;③句出自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中“婵娟”代指月亮,写的是农历八月的中秋节;④句王安石的《元日》,写的是中国传统的春节。以节日时间的先后排序排列应为④②③①,选择C项。题型示例四(2010江苏南京)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诗集名称:《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春望》……………………杜甫《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示例:《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解析:该题是一个文学常识的综合性题。不仅要求能够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还要比较这几首诗歌,找出它们抒发情感的相近点。有一定难度。能力自测1.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