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编.docx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模板集锦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翻译课文。3、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4、培养想象和情感体验能力。5、通过情景练习,进入→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创意说明】本文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容恳切,令人感动,教学中通过设置情境,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培养学生想像和情感体验能力,促使学生好学向上。【学习步骤】一、新课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文学常识介绍:1、介绍作者,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和课后资料。2、介绍本文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作为文章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者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而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方法。二、初读课文,疏通学问1、师播放朗读磁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2、生自由朗读课文。3、生根据注释和词语试译课文。4、四人小组直译课文,教学巡视。5、师生弄清课文大意,师朗诵重要字词注释。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问:⑴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那么做。⑵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其他学生的优越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⑶本文写作上有什么特点为?2、小组议论3、课堂讨论明确:⑴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老师严厉、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⑵同舍生火华然者神人。他们都没有成成学,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在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能,只能说其用心不专。⑶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适当穿插描写,运用对比揭示道理,用切身经历使人感到真诚。四、情境练习1、教师介绍情境练习的要求。⑴调动学生已有经验,紧密结合课文解读。⑵进行情感体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⑶动口、动眼、动手、动脑,进行活动。⑷形式:①一定要紧密结合课文内容。②都以第一人称进行,可以加入合理的.想像。③六组练习中任选其一。④可以说,可以写,可以表演。2、出示情境话题。⑴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的说:──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⑵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时,我欣慰地说:⑶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3、课堂展示,教师点评,揭示学生要学习宋濂艰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五、课后延伸1、生讨论:作者家贫嗜学,乐而忘忧,敬重师长,说说你怎么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2、宋濂求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态度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六、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课文。2、完成作业本。3、写一篇读后感。《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2【教学构思】《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教授时,可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安排二课时学习本文。第一课时:采用诵读法,以朗读带动学生感知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分小组交流,指导他们归纳文言文中的常见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完成字词积累活动。第二课时:采用探究讨论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懂得珍惜拥有,好好学习,不断追求,不断进步。【教学目标】1、知识储备点:⑴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⑵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2、能力培养点:⑴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⑵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体验点:⑴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⑵教育学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学习环境,努力向上,不断追求。【教学重难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